今年前三季度,两大互联网招聘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冰火两重天。BOSS直聘占据四分之一市场份额,2023年1-9月业绩增长163%;而同道猎聘,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分别下滑67%和84%。
如果再加上已经从美股退市的两个招聘网站传统巨头,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互联网招聘行业传达出来的格局就是——一鲸起、万物落。
1997年,中国第一家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创立,与后来者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共同组成招聘网站三巨头;十几年之后,招聘网站进入瓶颈期,以猎聘网为代表的差异化、重运营发展模式,成为行业过渡;近年,干掉中间环节、强调直接沟通的BOSS直聘,借助信息流技术,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招聘新模式。
至此,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经历了三次行业浪潮。正如脉脉CEO林凡所言,中国20多年的招聘平台发展史,就是一家公司取代另外一家公司的过程。
因为,这个行业很大,但规模很小,极易被宏观环境和平台特征等因素影响。前面的三次浪潮,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技术的迭代也日新月异,从早期的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接下来大概率是短视频和直播招聘的时代,再往后,AI让互联网招聘彻底不一样。另外,招聘方和应聘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需要不断变换对接形式来适应时代需求。
当下,中国互联网招聘的第三次浪潮正值巅峰,第四次浪潮也正在酝酿蓄力,谁能成为下一代的引领者?
1996年,执行了20年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分配工作政策正式取消。这意味着,原来一毕业就有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自由流入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对接。
那时候的主流招聘方式,是依托于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一到就业季,报纸上的豆腐块和公交车站,很多都是招聘广告。
现在的90后、00后们很难想象那种场景,他们大多只在《致青春》这类影视作品中看到过。
当时,中国刚刚接入互联网,门户网站方兴未艾,新浪、搜狐和网易刚刚创立。能不能做一个专门用于招聘的网站?
1997年8月,拥有丰富跨国从业经验的的猎头公司老板张杰贤,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
不久,智联招聘上线,它同样出自猎头行业。1994年,澳大利亚招聘服务集团seek进军中国市场,创立了一家名为智联的猎头公司,智联招聘就是它的互联网化。
1999年,贝恩咨询中国区总裁甄荣辉,创办了一份专门用来发布招聘信息的报纸,名为《前程招聘专刊》,配合刊物顺便做了一个网站,前程无忧诞生。
至此,中国三大招聘网站、互联网招聘初代巨头集结。它们诞生的时间,比阿里巴巴和百度都要早。
早期,它们的模式也很简单粗暴,无一例外照搬美国老师Monster。那是PC互联网的草莽时代,Copy to China模式还是很有市场,不需要有什么创新,第一批吃螃蟹,就足以获得时代红利。
初代招聘网站,以简历为核心。企业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职位,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推荐位,就要付费。求职者根据职位需求投递简历,企业付费后下载,开启招聘流程。
招聘网站解决了线下招聘对接效率低、社会成本高的痛点,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当时,有人测算后发现,中国在线招聘的单位招聘成本约为线下的五分之一。
同时,它们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崛起路径,疯狂打广告拉新,与《赢在中国》、《绝对挑战》等电视节目合作,直接触达核心用户。
2001年中国加入WTO,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化就业的土壤逐渐形成;新世纪前后,大学开启扩招,2003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走高。而且,这批中国第一代核心互联网用户,对招聘网站有天然的高接受度,互联网招聘得以上线即火爆。
2004年9月,创立仅5年的前程无忧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较早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10年之后,智联招聘在纽交所上市,虽姗姗来迟,却创造了一个中概股的纪录——从披露招股书到挂牌上市只花了36天。
最早创立的中华英才网,没能等来这一天。2005年,中华英才网获得招聘网站始祖Monster的5000万美元投资,那是它最高光的时刻。当时的对赌条款是,公司3年内上市,否则会被Monster全资收购。
3年期满,中华英才网对赌失败,被Monster以2.43亿美元全资收购。然而,Monster无力经营,中华英才网几度易主,直到2015年被58同城以不披露交易金额的价格收购。
在门户网站、招聘网站甚至是婚恋网站崛起的PC互联网黄金时代,分类信息网站也异军突起。特别是姚劲波的58同城合并赶集网一统江湖之后,58系也成为市场上的核心流量池之一。
但是,58同城坐拥海量的用户和流量,苦于没有出色的变现抓手,地位一直无法与BAT相提并论。
于是,姚劲波开始广撒网,围绕分类信息网站培育各类业务平台,其中的重点便是互联网招聘。不过,无论是58同城和赶集网自己的招聘业务,还是收购了中华英才网,都从未站到行业C位。
反倒是姚劲波扶持、投资的小舅子戴科彬,通过猎聘网,成长为行业一极。这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新世纪之后,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造就的需求,以及模式的直接引入,让猎头这个新鲜事物涌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
当时,在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担任品牌经理的戴科彬,常常能感受到高端人才市场中,猎头的市场分量。
虽然互联网招聘已经深入人心,但猎头行业,仍然是一个高度依赖线下关系的细分行业。为什么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戴科彬得到姐夫姚劲波的投资,并从姚这里拿到了的域名,2011年创立猎聘网。
早期,猎聘网是纯粹的平台,为企业、猎头与求职者提供平台,算是招聘网站的精华版本,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
2018年上半年,猎聘网的注册用户达到4000万,企业用户30万,猎头人数约为12万,收入大幅增长且正式扭亏为盈,受到了二级市场的追捧,足以令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羡慕。
为了给资本市场带来新故事,也为了彻底完成对招聘网站的差异化竞争,猎聘网上市前后,收购多家猎头公司,以及配套的数据调查等生态企业,组成了互联网招聘行业相对高端的服务型平台。
2020年,猎聘网将上市公司名称更名为同道猎聘,算是从互联网平台调整为综合服务体系的标志。
同一时期,在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这两大综合性巨头合围的角落中,互联网招聘市场还形成了诸多类似于猎聘网的,差异化的中小型平台。
如2007年孵化自医疗论坛丁香园的丁香人才,专门服务于医疗、医药类招聘;2013年成立的拉勾,专注于互联网领域;服务于兼职需求的斗米、兼职猫等。
专业性、垂直型甚至是地域化的招聘网站们,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实也从侧面说明,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这类通用型的招聘网站,已经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其实,在度过了早起的普及阶段后,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用户增速便开始下降。毕竟,在市场上找工作的人,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都相对稳定。对于这种实用性、工具型的互联网平台而言,日活和月活的规模,比累计注册用户可重要得多。
增速下降、盈利能力一般,业务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想象空间,以及时不时就爆发出来的行业性问题,例如简历泄露、招聘环节违规等,让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市值承压。
最终,智联招聘2017年黯然退市,前程无忧多扛了几年,2021年也告别美股市场。当时,它们给出的理由,都包括回A股或港股上市。但几年过去,资本市场没能再听到它们的声音。
在此期间,由外资控制的智联招聘,爆发投资方与管理层的内斗,公司首席运营官赵鹏于2010年离职。三年竞业协议期满之后,赵鹏推出了主打雇主评价的看准网。
当时,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的商业模式十几年没变,亟待升级,恰逢移动互联网普及,赵鹏意识到其中的机遇,2014年创立BOSS直聘。
它的核心卖点,就是其延续了多年的广告语: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相对于传统招聘网站以简历为核心、以搜索为方式、覆盖有限用户,BOSS直聘以沟通为核心、基于信息流推荐、用户全覆盖。
前面两轮互联网招聘的浪潮,都对应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属于BOSS直聘的机会,很快也到来了。
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大量科技类、互联网中小企业创立,老板们直接到BOSS直聘上招募员工甚至是合伙人,成为行业小常态。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找工作真的可以直接和老板谈。
久而久之形成的这种认知,让BOSS直聘在一众“普通”的互联网招聘行业中脱颖而出。
另外,在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的大势所趋下,互联网招聘也面临着平台转型以及相应的业务升级。BOSS直聘以后发优势,直接成为行业中率先移动互联化的公司。
很快,BOSS直聘异军突起,成为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比肩的三大互联网招聘平台之一。至此,行业形成主赛道三巨头+细分赛道众多小巨头的市场格局。
尽管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日渐式微,但在体量足够大、分层足够明显的互联网招聘市场中,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同道猎聘仍然是二线中的核心之一,不过,近年业绩下降明显。去年,公司收入微降至26.38亿元,同比下降0.5%,股东应占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67.0%。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6.52亿元、净利润0.4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7.9%和84.3%。
BOSS直聘如日中天,2022年占据了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23年1-9月,收入43.22亿元、净利润7.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4%、163.0%。
早期,它作为一个互联网招聘新势力,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那个时候,在BOSS直聘上,真的有老板跟应聘者直接对谈。
当这个平台从小众走向大众,最近一个季度的平均月活高达4460万人,几乎成为最大的招聘平台,再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特标签。于是引来阵阵吐槽:在BOSS直聘,已经很难直接跟老板谈,而是跟各大公司的HR谈。
而且,强调直接沟通的特质,为BOSS招聘埋下了诸多隐患。曾经引发行业震动的“李文星事件”,以及数次陷入招聘争议,都是这家互联网招聘巨头难以完全弥合的裂痕。
随着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的移动互联网化,以及这几家巨头在行业内的不断并购,三大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差别越来越小。
BOSS直聘前些年依靠差异化竞争和高举高打的广告策略,实现一定的虹吸效应,接下来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找工作的人需要招聘网站,就业之后便会自然远离。于是,只要这个行业的实用性、工具型不改变,就一定会存在自己的增长瓶颈,BOSS直聘也不例外。
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已经被按在了沙滩上,哪怕它们名义上还坐拥大量的用户。属于猎聘网的黄金时代,可能也一去不复返。当没有老板直接跟你谈工作,BOSS直聘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招聘这件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不过,供求双方的需求都变得多元化,招聘沟通变得更加直接、透明,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让招聘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今日头条带火的信息流模式,帮BOSS直聘进一步提高了招聘平台的对接效率。如果将来AI被应用到招聘中,那么,《流浪地球》中Moss与刘培强中校的对话,将在不远的未来发生在现实中。
年轻人们寻求职位的方式也不同了。不再局限于招聘网站,而是,哪里有精准流量,哪里有与职业相关的人际关系,哪里就有达成招聘的可能。
比如说,快手借助直播渠道开展的快聘业务,解决了蓝领市场积弊已久的信任问题;被调侃为“互联网人吐槽平台”的脉脉,其实也能帮大家解决职位问题;这几年,雇主招聘平台也越来越普遍,腾讯招聘、京东招聘,还有国字号的国聘平台。
互联网招聘正在被其他互联网玩家解构。互联网招聘,为何不可以解构其他领域?
这个行业的实际规模及盈利,远远低于大家的认知。一个上亿人天天关注的行业,几大巨头都能拥有上千万月活,头部品牌们几乎都耳熟能详,而这个行业去年预估的市场规模仅有175亿元。
这说明,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它将来的可能性方向包括,职业教育,职场社交,雇主品牌评价系统,绩效教练——而不是简单的HR,就像大家在美剧《亿万》中看到的那样。
哪里有流量和关注,哪里就有招聘。反之亦然,哪里有招聘,哪里就有价值的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麻将胡了最新官方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