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官网乳制品制造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乳及固体乳(乳粉、炼乳、乳脂肪、干酪等)制品的生产活动;不包括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乳制品制造归入食品制造业(国统局代码14),其统计4级码为C1440。
《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中将乳制品分为以下七类:液体乳类、乳粉类、炼乳类、乳脂肪类、干酪类、乳冰淇淋类、其他乳制品类。
乳制品企业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销售合同和订单辅以合理的市场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统筹协调公司资源。在销售模式上采取直销与经销结合的模式,实施渠道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长期(1949-1998 年)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奶牛数量仅有 12 万头、产奶量 20 万吨、乳制品 0.1 万吨,行业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奶消费开始普及,乳制品行业逐渐形成产业化。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1999-2008 年)1999 年起,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进入“黄金十年”,人民对乳制品的需求出现极大地提升,其中主要细分领域液态乳市场以年均 60%的增长速度保持快速增长,中国乳制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此阶段乳制品行业的产品种类仍然较单一,且市场出现价格竞争现象,导致乳制品企业竞相压低生鲜乳收购价格,但与此同时行业制订的收奶标准却在不断提升,致使生鲜乳的收购质量不断下降,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包括“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
第三阶段:恢复期(2009 年-至今)“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以规范乳制品行业,农业部、卫生局等监督管理部门也加大力度对中国各类乳制品进行严格的全面检查,2009 年至今,中国农业部坚持持续对生鲜奶监测三聚氰胺指标,每年组织全国 42 家质检中心对全国奶站进行两次全覆盖监测,累计达 19 万批次,连续 9 年抽检合格率 100%。此阶段中国乳制品企业开始关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包括加大奶源投入力度、推广规模化养殖等,同时,伴居民收入的提高及电商平台的兴起,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高端化,乳制品企业也愈加注重营销渠道的建设,未来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将引领乳制品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我国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具体来看,我国乳制品上游为奶源供应,包括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原奶生产等;中游为乳制品加工制造,包括饮用奶、酸奶、奶粉、黄油、奶酪及冰淇淋等;下游为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自动贩卖机等各类销售渠道。
2008 年以来我国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2018 年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下,部分奶牛养殖场关闭,进一步使得奶牛存栏量降低;2020 年受疫情影响,奶牛养殖场大量亏损甚至倒闭,存栏量下降。
尽管奶牛存栏量呈现为不断下降的态势,但并未影响牛奶的产量,2021年中国牛奶产量达3682.7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242.56万吨,同比增长7.1%,已经创造了近年来的新高,2022年牛奶产量持续增长,达到了3932万吨,同比增长6.77%,我国牛奶供应趋紧的现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善。
2020年,受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家禽存栏高位、牛羊产品产销两旺等因素拉动,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国内商品饲料产量约20009万吨,到2022年产量增长到了30223.4万吨。近几年我国商品饲料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推进和人口政策的实施,乳制品消费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15年的21.41千克/人/年增长到24.36千克/人/年,较2021年同比增长0.74%。
从相关政策历程来看,2008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乳制品工业结构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等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中国奶业”十四五“战略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引导人民奶类消费水平,积极优化丰富乳品供给结构,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奶业全面振兴。
近年来,在中国乳制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乳制品行业发展与创新,2022年2月《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稳步发展家禽业,建设现代化饲草产业体系,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2022年7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三品”全国行活动的通知》,提出面向服装、家纺、乳制品等十大行业,突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作用,支持百家企业促销万件优质消费品。相关产业政策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具体情况列示如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约为3117.7万吨,同比增长2.84%。2015-2022年我国乳制品行业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
虽然我国乳制品及婴配粉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乳制品在经历2016年之后的下滑后,开始逐步回升,近几年大型综合乳制品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部分专注于细分行业、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乳品企业发展较快,乳制品行业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总体来看,我国乳制品产量中,液体乳产量占比较大,达93.79%;其次为乳粉,占比达3.23%。其中,在我国乳粉市场中,婴配粉的市场占比过半。
乳制品产量分省市区来看,河北省产量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乳制品产量达397.64万吨,其次是内蒙古地区的367.99万吨。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黑龙江等10省区合计产量2185.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33%。
液体乳产量分省市区来看,河北省产量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液体乳产量达387.85万吨,其次是内蒙古地区的348.95万吨。河北、内蒙古、山东、宁夏、黑龙江等10省区合计产量1949.06万吨,同比增长10.13%,超过全国同比增长率的9.37%,占全国总产量的68.56%。
乳粉产量分产区来看,黑龙江产量第一,2021年产量达到36.2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7.03%;排名第二至第五的产区分别为陕西、内蒙古、河北和江苏,其占比分别为15.24%、11.22%、9.78%和7.75%,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的81.03%,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乳制品进口数量较多于出口数量,其中2022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数量为327万吨,同比下降16.1%;乳制品出口数量为4.47万吨,同比下降0.2%左右。
近几年,我国乳制品需求量呈波动变化趋势,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 乳制品行业长期向好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消费市场上,疫情管控完全放开后,消费者康复后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来恢复体力和增强免疫力,乳制品作为便宜又有效的蛋白质补充方式,无疑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十四五”期间,《“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指出,优化奶源区域布局;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乳制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乳制品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购买力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随着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城镇和农村消费者对乳制品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乳制品消费明显增长。目前我国政府正逐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会有力拉动农村乳制品的消费。
目前国际上与奶业发展直接相关的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处于相对滞后的中国奶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UHT高温杀毒技术、蒸汽直热杀菌技术、巴氏杀菌技术等各类技术的应用和逐渐成熟也促进了乳制品制造行业的发展壮大。
牛奶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它含有人体生长、保持健康所需几乎所有的营养要素,包括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乳糖、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份;同时,牛奶富含纯乳钙,是最天然的补钙产品。牛奶不同于饮料和保健品,已经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因此乳制品在食品行业基本不具有可替代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饮食结构正在逐步发生转变,营养丰富的乳制品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适应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乳制品在居民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稳步上升。
目前,我国大多数乳制品加工企业自有自控奶源基地相对薄弱,短期收购行为严重,收购秩序不规范。在生鲜乳供应不足时提高价格,争抢奶源;在供应充足时,压级压价,损害奶农利益。
我国畜牧业生产起点较低,基础薄弱,奶牛饲养规模偏小,部分地区的饲养模式仍以散养为主,农户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资源限制。
进入乳制品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资本实力,在奶源建设、设备和厂房投入以及销售渠道、物流配送体系方面均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回收期较长,具有一定风险。乳制品行业领军企业,如伊利、蒙牛等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进入乳制品行业并使品牌有一定知名度,需要的大量营销和研发投入,且极具风险性,若以较大的规模进行投入,则会遭到已有企业的激烈竞争;若以较小的规模投入,则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对产品研发和加工工艺及水平的较高要求,企业在区域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
乳制品行业属于消费品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同绝大多数消费品行业类似,乳制品产品的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是长期且投入较高的一个过程。目前市场上乳制品种类繁多,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对市场中已有的品牌形成了认同感,新进入者不得不进行大量投入以宣传新品牌,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才能最终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让倾向于购买已有品牌产品的消费者转变态度。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且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风险较高。因此,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认知度,构成了乳制品行业的品牌壁垒。
新进入者除了推出产品,还需要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如最初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商超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加重了进入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提升,巴氏杀菌奶在乳制品消费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巴氏杀菌奶其独特的全程冷链运输、保存、销售的渠道体系,需要乳制品企业具备一定资本和技术实力来保障实施。上述因素一并构成了进入乳制品行业的渠道壁垒。
随着国内乳制品市场的发展,国外乳制品巨头纷纷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行业内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需在技术研发上进行大量投入,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形成企业自身特有或独有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产品。
根据乳企的经营范围、渠道覆盖程度及规模,可分为三大梯队:(1)全国性乳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产品结构丰富、品牌影响力强、渠道铺设完善,具备显著规模优势,领先地位稳固;(2)区域性乳企:在重点经营的区域内具备较高的市占率、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忠诚度及较完善的渠道网络;(3)地方性乳企:规模较小,经营区域仅为部分省内及周边地区,在经营区域内具备一定知名度。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市占率均为20%以上;区域及地方乳企市占率在5%以下,主要经营低温乳制品以差异化竞争,行业呈双寡头格局。
2021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前三的公司分别为伊利股份、蒙牛 乳业与光明乳业,市占率分别为 23%、20%与 6%。其中,伊利与蒙牛二者的市占率达到 43%,在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壁垒。
1)技术高端化:牧场养殖技术不断成熟,提升产能;超滤技术等加工技术升级,有效提升产品品质。
2)奶源高端化:限定有机牧场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A2、娟姗等稀缺特色奶种提升奶源品质。
3)营养强化:产品蛋白含量提高、DHA、GABA、益生菌等专业成分的添加满足更多营养需求。
4)区域特色优势:产地更加多元、新疆骆驼奶、欧洲羊奶等区域特色产品受到各类消费者青睐。
随着乳制品引用场景的日常化,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低温奶市场口味产品份额不断提升,头部品牌纷纷布局。乳制品作为“黄金搭档”,是诸多单品的经典cp,与咖啡的搭配尤其受欢迎,专注咖啡伴侣的提纯奶增长迅速。除此之外,乳制品逐渐礼赠化,全家营养奶粉和中老年奶粉具有先天的礼赠优势,颜值是礼盒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高颜值礼盒可以有效提高奶粉单价。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其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单一的常温纯牛奶逐步发展为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含乳饮料等多个品类齐头并近的发展趋势。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偏好,近年来乳制品企业围绕着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等产品进行产品升级的高端化发展。随着乳制品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领域冷链建设的加快,我国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的消费占比正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液态乳市场的主导产品。
随着品牌对消费者的信息传播和沟通趋向线上化,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信任感增强,数字营销方式被催化。未来更多的实体门店的营销方式将转移至线上,以短视频、直播、私域运营等数字营销方式协助乳品的推广与市场扩张。
目前,中国奶业已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的的治理体系,覆盖从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已提升乳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我国乳制品的安全监管正步入良性轨道,未来将进一步加强。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