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扬州4月24日消息(记者王锡斐)4月24日,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三次扬州全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情况。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是保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品种选育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畜禽种质资源调查,但是最近一次普查距今也有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随着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村散养户加速退出,商业化养殖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几个高产品种,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地方品种受到了很大影响,其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受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地方品种的灭失风险加剧,原有品种是否还存在,尚不清楚。此次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就是为了全面摸清扬州市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特点。
对象更明确。这次普查包括了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猪、牛、羊、鸡、鸭、鹅等17种传统畜禽和梅花鹿、银狐、貂等16种特种畜禽,也包括了适用《畜牧法》管理的蜂和蚕遗传资源。所有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都纳入普查对象。
pg电子平台
内容更深入。这次普查除了继续关注畜禽遗传资源的分布区域、群体数量、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传统指标参数外,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关遗传信息,推动建立畜禽品种DNA特征库;二是依靠畜禽保种单位和养殖场户全面系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手段更先进。本次普查中,普查员可以使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系统的PC终端软件和手机APP,普查数据可以即查即报,实现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目前,扬州市9个县(市、区)、功能区已全面完成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及数据录入、审核工作。普查区域覆盖全市全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畜禽养殖户,全市已系统录入信息234条,畜禽品种68种,群体数量54.8万头(只),其中包含新发现品种徐海鸡800只,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丰富,有梅山猪、姜曲海猪、湖羊、徐海鸡、高邮鸭、太湖鹅等江苏省地方品种。全市有多家畜禽保种场,包括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江苏省省级地方鸡遗传资源基因库,国家高邮鸭保种场,江苏省省级高邮鸭保种场、保护区,江苏省省级太湖鹅保种场等。
此次普查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状况,进行资源收集和保护,推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物质支撑。接到普查任务后,扬州市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组织部署,积极组织普查员培训,并建立普查调度推进机制。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11月24日,扬州市提前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信息入户普查和信息录入工作,2021年12月10号顺利通过省里审核。此次普查,扬州市共录入养殖主体5830个,初步筛查的水产养殖的品种61个,其中鱼类40种、虾蟹类6种、贝类1种、两栖爬行类12种、其他品种2个。
4月24日,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三次扬州全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