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主要以冰鲜产品形式流通,屠宰行业经历了从活禽市场销售到定点屠宰的转变,规模化屠宰成为主流。2023年,中国家禽出栏量为168.2亿只,禽肉产量2563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四pg电子平台分之一以上。禽肉产业的体量仅次于猪肉,是中国重要的肉类产品之一。中国的禽肉产量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广东、广西、辽宁、河南、江苏、河北、江西、吉林等省份,其中山东省在禽屠宰总量和白羽鸡屠宰量上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中国政府对家禽屠宰加工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例如,2023年3月17日发布的政策旨在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机械化率发展目标。此外,政策还倡导逐步取消活禽市场的销售和宰杀,推行禽类定点屠宰和白条禽上市制度,这些政策加速了屠宰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的转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日益关注,市场对高质量、安全标准更高的禽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屠宰加工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的生产模式转型。尽管中国在家禽屠宰加工产业在规模上居世界前列,但技术和装备仍较依赖进口。如丹麦、荷兰和美国的公司等提供的高端屠宰装备和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有显著地位。家禽屠宰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食品安全、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屠宰加工技术通常涵盖从活禽接收到最终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包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多个阶段。以下是几个关键环节的详细介绍:禽笼自动化主要涉及禽笼的自动卸载、输送及清洗消毒。这一阶段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和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致昏是家禽屠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家禽的痛苦和应激反应,保证肉质品质。常见的方法有电击致昏、气体(如CO2)致昏等。现代技术已能实现这一过程的全自动化,包括动物的输送和致昏。脱羽是将家禽身上的羽毛去除,通常在烫毛(提高羽毛的可脱性)后进行。现代化的脱羽机械包括卧式、箱式和A字型脱羽机,这些设备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家禽。掏膛是去除家禽内脏的过程,关键在于精确切开腹部并清除内脏,同时避免污染肉质。自动化掏膛技术包括自动切开腹部、自动取出内脏等,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卫生水平。预冷是通过冷却家禽尸体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保证肉品质量的关键步骤。自动化预冷设备通常包括浸入式预冷机和螺旋预冷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控制家禽体温的降低,从而防止微生物生长并保持肉品的新鲜度。分割:自动化分割技术利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激光扫描等技术,通过精确的机械手臂和切割设备进行家禽的分割。这些技术可以确保分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剔骨:自动化剔骨技术使用图像识别和运动控制技术,配合机械手臂完成家禽骨肉的分离。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剔骨的速度和效率,也优化了肉品的收率和质量。利用自动称重、机器视觉和光谱技术对家禽肉进行分级和分选。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肉品的质量,如肉的重量、大小和色泽等,并将其分类打包,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追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生产数据集成,从家禽的来源到最终产品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追踪。这一系统对提升食品安全管理、降低召回风险及增强消费者信心至关重要。包装:自动化包装系统进行肉品的定量包装,根据不同的保存和运输需求采用真空或非真空包装技术。物流: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输送设备、分拣设备、堆垛设备和集中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运输大量的肉品,提高物流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国内屠宰加工行业的部分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如自动分割设备和高级预冷系统等,这限制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家禽屠宰加工行业需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避免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这要求企业持续投入在卫生和安全管理上。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需要与国外成熟企业竞争,这对价格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屠宰加工产业对环境压力较大,包括水资源消耗和废物处理问题。环保法规的加强和公众对可持续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时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操作需要更高技能的员工。随着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家禽屠宰加工行业有机会发展本土化的高端设备和技术,减少对外依赖。国内外对高质量家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提供了市场扩展的机会。同时,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促使企业开发更多样化的产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为家禽屠宰加工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外部条件,如补贴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为屠宰加工行业提供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途径,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前十大肉鸡生产商年屠宰量:合计130.81亿只,约占世界前50家顶尖肉鸡生产商所屠宰鸡只总数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