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古人称之为“豕”,与家庭、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代常常以牲畜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家庭的地位和富裕程度,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变的是猪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人一年大约会吃掉超过7000万头养殖猪。这一现象背后展现的是中国庞大的生猪生产行业,该行业与我国经济发展、贸易联系、民生福祉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猪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只猪从出生到出栏,大概需要经过6个月的时间。从生产、养殖再到销售,其中包含一系列环节,每一环节与最终市场关系密切。
养殖成本主要分为物质与服务成本、人工劳动成本、土地成本三类。基于以上三类成本,养殖一头猪需要投入1500元以上的资金,并且近些年这个金额随着饲料、人工、土地成本的上涨而水涨船高,在2020年甚至翻了近一倍。但是养猪所获得的收益却不像成本一样稳定,遇到猪价暴跌的时期,如2014年与2018年,养猪收益甚至为负,猪农入不敷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之一,我国近年来的生猪出栏量基本保持在69000万头以上,2019年-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严重,有所下降,但2021-2022年已恢复到以往水平。
2022年我国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比上年增加2867万头,增长4.3%。全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比上年增加246万吨,增长4.6%。
其中,“生猪冠军”的响亮名号落在了四川省头上,仅2022年出栏6548万头生猪,占将近全国产量的8%。
大量的猪肉供应需要庞大的养殖产业来支持。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加333万头。目前,由于国家政策调整、非洲猪瘟等,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链正经历由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转变。以牧原、温氏等为首的TOP20猪企提供了市场上的20%的猪肉供应。
虽然有庞大的生猪养殖体系与日渐完善的生猪产业链作为保障,但我国的猪价变动仍频繁且幅度较大。以近5年为例,最高和最低的猪价相差近两倍,猪肉价格高时直追牛肉。
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猪肉产品是必需品,猪肉价格更是关系到民生稳定,“稳猪肉”就是“稳民生”。经济学领域中以“猪周期”来描述猪价随市场供应关系变化的正常现象。除此以外,季节、节日同样会影响该时期前后时间段的猪肉价格。
在猪价的周期变化中,也存在多次非常规波动。以下为近十年猪肉价格变化过程中,选取的七个发生显著性异常变化时间点,当时的猪价变化及其背后原因。
1. 3月份中央报道部分地区的检疫监管流于形式并存在问题,致使部分疑似病猪——五号病康复猪,流入产品生产环节。“黑蹄猪”事件出现后,检疫部门严查生猪安全,大型屠宰企业停收存安全隐患的猪,导致市场上可出栏、能出栏的猪数量大幅减少。
1. 拉尼娜天气导致全球范围内大豆减产,大豆价格上涨推动豆粕价格上涨,豆粕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2. 16年南方洪涝灾害频发,局部出现道路不畅的情况,猪肉难以顺利送往市场。不过同样因为洪灾,部分养殖户急切抛售生猪,加上夏季需求下降,因此该轮高猪价持续时间并不长。
3. 由于市场价格低迷,养殖利润低,养殖户选择尽快出栏生猪,整体集中出栏数有所增加。同时市场供强虚弱问题进一步加剧。
4. 大量低价进口冷冻肉品进入市场,其加剧猪价此番下跌趋势,持续至2018年中旬。
1. 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在北方集中爆发,一经发现养殖场生猪将进行全面消杀,中小养殖户在恐慌中纷纷加快出栏速度,猪价快速下跌。
2. 市场养殖端积极性降低,补栏热情减缓,企业的战略布局打乱,计划产能投放大幅延。
1.非洲猪瘟:大量疑似患病生猪被扑杀或为避免患病而加快出栏,生猪存栏及猪肉供应市场处于紧张状态。
2.生猪饲养环保标准的提高:随相关政策的出台,部分地方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一刀切”地将当地猪场关停。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遭受了经济损失,生猪产量下降。
3.生猪调运令:为了防止猪瘟蔓延而限制活猪跨省调运,却因此使养猪弱省没有足量的猪肉供应,加快了该地区猪肉价格的上涨速度。
2019年飞涨的猪价一直持续至2020年,虽价格变动趋于正常但持续高位运行。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
2. 价格上涨市场预期中,部分养殖户不断压栏,大量出现400斤/头,甚至更大体重的超大猪,大比例超大猪额外增加了猪肉供应。
3. 疫情点状频发,餐饮业营运状况仍然不佳,消费比较低迷,市场上供大于求。
1. 中央和部分省份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稳定开展,通过宏观调控持续稳定市场信心。
2. 市场普遍预期新一轮猪周期上行拐点临近,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提升,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均大幅上涨。
根据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的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20年肉产量约为41,133,300吨,占世界总量的近40%。世界上每出栏5头猪,就有2头来自中国。
中国不仅生猪生产行业名列前茅,其猪肉消费量同样居于领先地位。在我国居民日常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量占比长期处于一半以上。以2021年为例,中国主要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比56%。
据统计,中国人均每年消费26.9公斤猪肉。在饮食习惯和食物资源分布影响下,农村人群整体猪肉消耗量高于城市人群消耗量。各地区同样存在差异,川渝地区由于其他肉类运输不便,猪肉人均消耗量成为全国最高;新疆、宁夏等地区则出于部分民族宗教信仰的原因,人均猪肉消耗量较少。
实际上,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非常巨大,我国每年猪肉消费总量甚至超过了猪肉生产量,为了保障市场猪肉供应、稳定国内猪肉价格,我国需要向国外进口猪肉。由于饲料价格低与生猪存活率高,美国猪肉价格较低,猪肉产品具有较高的出口竞争力。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因为其较低的猪肉价格,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鲜冷冻猪肉进口来源国。美国猪肉价格更便宜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饲料价格远低于中国。以豆粕和玉米为例,这是较为常见的猪饲料。这两种作物在美国有规模化种植,加上转基因产品和国家的农业补贴,使得这两种作物的价格远低于中国。
美国生猪的存活率远高于中国。中国养殖猪场一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成活并且安全长大出栏的数量约为12头,美国可以达到18头,自然也能大大降低猪肉成本。
近年来,西班牙、巴西、丹麦、荷兰等国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我国从上述各国进口鲜冷冻猪肉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搭建起了猪肉贸易关系,基本实现了来源国多元化的转变。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不光进口猪肉,同时对外出口猪肉,但是进口量要少于出口量。2021年,随着我国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猪肉供给相对充足,而国内需求刺激有限,因此猪肉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年度猪肉出口量同比变化率由负转正。
我国内地猪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对中国香港出口比重超九成,达93.26%。
虽然我国猪肉出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其总量仍然较少。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国猪肉产品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呢?一方面,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强盛,猪肉消费量超过了猪肉生产量;另一方面,猪肉生产成本偏高使我国需要依赖海外进口进行猪价调节,这也使得我国猪肉出口价格在国际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
因此,为了让“”能够飘洋过海,被端上更多的餐桌,我国应降低企业养殖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加强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