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58

新闻中心 分类
论中国对农业现代化的伟大探索发布日期:2024-09-21 浏览次数:

  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中国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我们不仅用世界

  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大国之一。在中国这片土地,已有七千多年的农耕历史,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和丰富多彩的农业遗产。据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河南省新郑县斐李岗、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出土的石斧、石铲、骨耜和稻壳、稻秆等物品的考证,当时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栽培谷子和水稻。到明、清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大力推广一岁几收的多熟制,提倡粪多力勤,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引进了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对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和农业文明发达,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早就产生了。据唐朝人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租佃制的发达就是人口相对于耕地过剩条件下的制度优化(利于精耕细作和兼业),到清代中期,承平日久、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摊丁入地”,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口与农业资源的矛盾,已经形成农业的过度开发。环境问题已经突出。到清末,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当时就有人形象地说:“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箐,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1]

  可以说,在世界工业文明出现之前,我国有着达到世界颠峰的农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人多地少”的资源不足问题。但是,当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征服世界的时候,我国的农业却因国家的衰落而陷入危机。

  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研究,到1820年。中国靠农业的支撑,GDP总量仍然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GDP总量的33%。但是,自18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传统的农业开始率先步入以现代科技和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化轨道,品种改良、机械、现代能源、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使得农业充分吸收了工业文明的成果,也随之现代化了。而中国的农业在1840年战争以后,不仅没有乘上现代化的列车,反而因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统治阶级的保守腐败,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百余年间,中国农作物业生产的发展极为缓慢,落后于世界先进农业的水平。特别是由于连年的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发动的内战的摧残破坏,广大农村田园荒废,许多农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遇到灾年,则更户鲜盖藏,途有冻死骨。1928年的大旱灾遍及全国,赤地千里,灾民达1.2亿人,饿殍载道,惨状目不忍睹。1931年长江、淮河发大水,淹没了广大的乡村和城镇,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大肆进行殖民主义掠夺,推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中国的农作物业生产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1936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前粮、棉产量最高的年份,粮食为15000万吨,棉花为84.9万吨。到1949年,粮食产量降为11318万吨,减产25%;棉花产量降为44.4万吨,减产48%;花生、油菜籽比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近三分之二;蚕丝和茶叶的产量均不及战前最高年产量的五分之一。

  针对旧中国这种农业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提出要通过民主革命来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早在1922年,中央在《中国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就提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的思想,并指出:农民“自然是工人阶级最有力的友军”,“中国若离开了农民,便很难成功一个大的群众党。”[2]在中国为民主革命奋斗的28年间,始终高举着解放农民,从而也就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大旗,并为此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并最终通过土地改革,彻底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土地改革也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三年的时间就使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基本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


本文由:PG电子模拟器果蔬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