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谁来种地?谁来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怎样种地?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农民如何持续较快增收?如何让农民分享农业增值收益?
当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为主,发展现代化乡村产业能力明显不足。为解决农村人才缺乏和农业发展“后继无人”等难题,我国各地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我国还鼓励、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村,发展产业联合体。
毫无疑问,小农户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如何对待小农户?在实践中主要探索帮助解决小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机衔接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是向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如农机作业),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劳动力不足、要素缺乏和利用效率不高等难题。
我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十分重视在农村加大投资教育和培训力度,试图让农民,特别是一部分农村35岁以下年轻人能够留在乡村、回到乡村。
到2017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国家鼓励支持回乡下乡政策措施的实施,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平均年龄44.3岁,高中、职高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0.7%,创办的经营实体80%以上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90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的主导力量。
我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由于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农业面临越来越不利的处境。
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生产者赚钱少,谁来发展农业成为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大规模进口成为常态,而稳定发展国内农业生产越来越困难。
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为追求高产增产,导致长期面临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和部分地区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还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带来农业面源污染。
如何寻求我国农业发展出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突破。农药使用量和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不断加大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在农作物秸秆量大的地区,按照多元利用、农用优先原则支持整县推进整治;在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重点县,财政支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整县治理,主要利用方式是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
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呈较快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进一步扩大、小农户等低收入群体与农村高收入户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为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我国试图构建新型农村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业、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全国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村三产融合的典型,主要集中在花生、大蒜、榨菜、茶叶、食用菌、龙虾等特色农产品上,对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显著,甚至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不意味着必然可以增加普通农民收入。现实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增进农民利益,拓展增收渠道和空间,我国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路径,具体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产业化带动、增加就业机会、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财产性收入、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都是实践中涌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利农的有效形式。
龙头企业为普通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农机作业、物流和销售服务,农户与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广大普通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力地带动农户创办农家乐和其他配套服务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主体一般都需要流转普通农民家庭土地,农民要么以土地入股,要么将土地租赁,都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