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58

新闻中心 分类
新农村 新农人 新时代梦想发布日期:2024-05-2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市县农广体系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职业农民总量达10577人,其中高级132人,中级616人,涵盖了畜牧、茶叶、蔬菜、魔芋、渔业等优势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扎根于安康土地之上的职业农民,他们的成长,壮大了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推进了产业快速发展,这些优秀的职业农民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王秀梅能够火起来,除了直播带货积攒的人气,更重要的是央视镜头记录下的那一幕:4月21日,习到平利县考察,在一家社区工厂里,习与正在直播的王秀梅等人交谈,并叮嘱“直播是趋势,要好好珍惜”。从那之后,王秀梅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高,绞股蓝的订单量也与日俱增,她本人也伴随着“网红”二字迅速成为圈内圈外的知名人士。

  “网红”的标签是她没有想到的,也是她不愿接受的。她一直强调,“网红”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身份,只承认了她参与农业产品的一个销售环节,其实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她在参与,她更愿意被称为“新农人”。

  今年31岁的王秀梅是土生土长的平利人,大学毕业后考过公务员、报过银行职员,都没有成功,最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2016年,平利县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鼓励电商创业,王秀梅那颗躁动的心被点燃,搭乘电商快车,她辞职创业,将目标笃定在平利的特色农产品绞股蓝上。

  2017年建立绞股蓝种植基地,2018年建立绞股蓝加工厂,2019年在平利县政府的引荐下,获得拼多多助农项目支持,带领51户种植绞股蓝的贫困户组建寻梦农园绞股蓝合作社,打造多多农园项目,今年疫情期间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便开始直播带货。创业的这几年,每年干成一件事儿,王秀梅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佼佼者。

  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4个小时,最多一天直播8个小时,王秀梅说:“你不逼着自己进步,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甩在身后几条街。”

  作为“新农人”,王秀梅始终把“新”放在第一位,她给员工开会的时候总是说:“要用好新思维、看准新业态、发展新农业、走进新时代。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在她当老师的那几年,就以个人之名在淘宝开了一家店铺销售平利绞股蓝茶叶,没有专业的团队也没有技术指导,仅靠业余时间经营管理,即使这样,从2011年到2018年,她的销售总额也达到了170万元,店铺也做到了蓝冠级别。创业之初,面对线下门店资金回流慢的问题,她果断把销售渠道放在互联网上,并组建专业团队,从种到销一体化管理。目前,她的线上销售平台和直播平台各有十多个,除了自己公司本身的产品,还会优选其他特色产品,并严把质量关。

  王秀梅也常常外出学习,把最先进的理念、最新的技术带回来,然后深入基地,手把手把技术教给村民。她的车上放着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这是她的常备“工具”。在公司的时候要见客户所以穿着高跟鞋,但是到了基地,裤腿一挽,便成了“农民”。她常常在地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因为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拿着镰刀、扛着锄头、背着背篓上山下地的生活。

  “以前常常想去大城市生活,最后才发现,其实最爱的还是这片土地。”王秀梅说,“拼多多公司当时来考察的时候,我带他们去我的基地,沿路村民都会跟我打招呼问好,大概这也是他们认可我,最终选择支持我的原因之一。”她认为,做农业,必须先了解农业,了解农民,只有跟他们打成一片,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发现目前的问题所在。

  如今做农业给她的最大收获其实还是身份和观念的转变。虽然农业离不开土地,但当前农业生产已经在变了,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投入高端的科技资源才能把产业做得更好。王秀梅说,以前发展农业都是靠天吃饭,这样风险太大,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数据化管理,把风险平均到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比如绞股蓝生长适应怎么样的温度、怎样生产、怎样品控等等,都可以进行操控和管理,甚至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产品。

  引用数据化的分析管理,这是王秀梅和她的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他们每个周都会开会分析市场,比如哪个群体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近一段时间什么样的产品销售火爆等等。“我们在给别人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常常都说我们的产品好,到底哪里好?这个要用数字说话。”王秀梅说,“我们本身是做互联网的,因此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就会用数据判断,产品上市前会做很长时间的调研分析,细分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销售。年轻人创业,跟我们父辈做农业不一样,应该把我们学到的东西、新思想施展出来。”

  2017年,王秀梅考察市场的时候,看到国外的很多茶叶粉末制品很受年轻人欢迎,于是他们找到代工厂,加工出了绞股蓝超微粉。目前,他们还制作了绞股蓝饼干、绞股蓝月饼等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产品,王秀梅表示,由于很多农产品都不易于保存,后期,他们还将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更多容易保存、市场广阔的网红产品。

  “‘网红’是大家给我的褒奖,但我更愿意以‘新农人’的身份出现,因为这个身份是对我们新时代年轻人参与农业产业的肯定,也点燃了我们投入农业生产的情怀。”王秀梅说,“我想树立起‘网红’的新形象,不是仅仅会直播带货,而是有自己的产业,并参与产业的全过程。希望更多人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不是‘网红’形象。”

  翻看樊仁恭的微信朋友圈,定位的地点常常都在变,不是在自己的园区基地,就是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抑或是各类活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走出去才能看清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从农民的儿子到企业高管再到职业农民,一次次身份的转变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走出大山,不再回来。”这是少年时的豪言壮语,没想到却在接近不惑之年“食言”了。

  小时候,常常看到父亲在土地里艰辛劳作的场景,那时候樊仁恭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要从农村走出去不再回来。樊仁恭最终完成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业,也曾在广东知名房地产公司就职。2012年到2015年,他又完成了西安交大工商管理硕士深造。13年时间,从技术员到企业高管,他的事业蒸蒸日上。2017年,他却做出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回家乡旬阳县构元镇发展农业。“当时回家看望家人,看到我们这里脱贫攻坚正在开展,但是却没有什么产业,我就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情!”樊仁恭这样说。

  在外闯荡的那些年让他积累了资金、人脉,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虽然是农业“门外汉”,但是凭借自己多年做市场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很快认准了目标——金银花产业。第一年,他先从市场着手,收购村民自己种植的金银花,联系外地的大公司进行销售。“当时我了解的行情是一公斤160元左右,但是我们当地人自己卖才卖20元一公斤,我觉得按照我了解的价格销售肯定能让村民们信服。”把样品寄到提前对接好的公司以后,樊仁恭就在心里盘算着价格,满心欢喜等着公司的回复。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司给出的回复是“这是山银花,不是金银花”。

  由于金银花和山银花外观很相似,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区分,而且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金银花含有木犀草苷,而木犀草苷恰恰是清热解毒功效的关键物质。虽然弄错了对象,但山银花也有其他的功效,那家公司最后以每公斤55元的价格与他达成了销售协议,而樊仁恭也以每公斤55元的价格收购了5万公斤山银花。对于村民而言,价格比以前翻了倍,自然也是尝到了甜头。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樊仁恭决定还是先从学习技术着手,只有把自己变成“专家”,才能为村民更好地服务。请专家、买资料,到山东、上海考察学习,一段时间后,他逐渐入了门。2017年,他因地制宜引进了树型木本北花一号、四季金银花等药食同源新品种金银花,开始建立自己的金银花种植基地。最初的一年,他依然不断面对村民的质疑。比如,树型金银花种植的第一年,藤条长得很快,看起来不像树,而是和常见的金银花没有区别,那个时候很多村民就认为自己被骗了,樊仁恭总是耐心地解释。

  等到第二年,很多村民看到了收益,渐渐地,开始支持他并主动加入到金银花种植行列中。如今,樊仁恭的秦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辐射带动全县15个镇60余村、18个合作社、1500户发展金银花种植达8000余亩,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以上,使全县金银花产业实现了从零星发展到规模化发展的跨越,全县利用金银花产业带动贫困户800户以上。他还建起了占地20亩的加工厂,对基地自产及订单回收的金银花进行烘烤加工,在旬阳县城内以及西安、山东平邑、广州等地建立金银花营销点,同时建立“秦盟商城”和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产品推广销售平台,注册有“秦蕾”“秦盟”等多个产品商标,旬阳金银花首次以包装礼盒进驻超市。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把产业做得更好!很多人质疑:金银花能有什么创新的产品?但是我认为这就像袁隆平研究水稻一样,创新可以带来无限可能。”樊仁恭说,目前,除了金银花茶、金银花酒,他还计划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金银花饮料、美容产品、金银花食用菌等产品。“我要把金银花做成一个大的产业链条,让每家每户都种几亩,要让一些大的企业把我们当成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樊仁恭表示,“还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茶一样,成为一个品牌,让来到旬阳的游客不管在哪一家购买,都可以买到高品质的金银花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樊仁恭还常常举办培训会,把自己学习到的新技术、新方法教给周边村民,仅去年一年,他就在旬阳县举办了65场培训会,覆盖了双河、蜀河、仙河、棕溪、关口、铜钱关、甘溪、赵湾、白柳、吕河、城关、石门、小河、麻坪等镇,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

  2018年,樊仁恭被市农业农村局聘为全市金银花产业技术帮扶指导员,2019年获得安康市职业农民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教学竞赛三等奖,同年被评为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职业农民,并通过了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考试。

  把做“高管”的经历用在做农业上,把农业做出高质量,这是樊仁恭这些年的感悟。他说:“如今的农民已经不是我父辈那时候的形象了,既然添加了‘职业’二字,那就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意义,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要成为农民里的全能力人才。”虽然与自己当“高管”的日子相比,当“农民”的确更辛苦,但这份辛苦更有意义,他不再是仅仅实现个人价值,而是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实现了他们人生的价值。

  只要说到魔芋,王永成眼中就散发出熠熠神采,从魔芋种子的培育到生长和环境条件,从魔芋的特性到口感和用途,从魔芋的日常管护到病虫害防治……有关魔芋的一切,王永成熟稔于心,了如指掌。

  在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被唤作魔芋“土专家”的王永成,为何对这种又黑又丑的“土疙瘩”情有独钟?又何以靠着研究魔芋,成为高级职业农民讲师,带领乡亲们赚来了“金疙瘩”?

  上世纪90年代,靠着在山西古交市包煤矿,王永成就已是村上有名的万元户了。1998年两村合并后,村上的原支部书记抱着能人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劝说王永成回到家乡,在村上任职村干部。“那时候村上没有任何产业,就是种麦子、玉米、水稻,村民普遍很穷,一年几百元的电费都交不起,我就想着不发展产业不行,要想富,除了修路就是要把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能赚钱的产业。当时县上提出准备发展魔芋种植,但我们村的魔芋大多都是野生的,就在坡地坎边零散生长。秋冬时节,村民挖来做成魔芋豆腐,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产业来做,自然也没有成型规模。”忆起往事,王永成直言,魔芋产业在岚皋的发展,就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方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但王永成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怀着一定要让村民因产业致富的目标,去了汉中考察农业综合项目,选择了养蚕、养猪,魔芋、玉米、水稻套种的种养结合模式,作为村上发展产业的方向。

  具体推进过程中,王永成对魔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魔芋不像其他农作物,它是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的产业,今年挖这一边,明年挖另外一边,等上一年,原来挖过的地块又长出来了。大魔芋下面生小魔芋种,循环往复,种一次起码可以采挖十年,而且魔芋对劳动力要求不高,不像其他农作物,要经常施肥薅草灌溉。”除此之外,魔芋惊人的亩产量也是吸引王永成要坚定做大这一产业的重要原因。“一亩地可以收获4000斤,平均下来农民能赚1万块左右,其他传统产业很难达到这样的经济效益。”

  确定了主体产业,王永成就和魔芋较上了劲儿。在哪种环境下魔芋生长得最好,什么时节种植魔芋出苗率高,怎么样才能提高魔芋亩产量。有关魔芋的一切,王永成都深入研究,四处请教学习。“我看着魔芋苗从最深只能齐膝,到现在长得比人还高,心里真是高兴。去年县上举办‘魔芋王’大赛,有个我指导过的农户挖出了近24斤的魔芋,这是农民的骄傲,是土地给我们最好的回报。”

  从1999年种植魔芋至今,王永成在20多年与魔芋为伴的岁月历程中,不断总结魔芋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着力解决白绢病、软腐病这两只魔芋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并通过实践证明了魔芋在槐树林下种植质量高的事实,探索出“种芋进林下,商品到大田,房前屋后堆坑栽种”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持续不断的经验复盘,年复一年的种植摸索,魔芋给了王永成最慷慨的回馈。由他带头探索的林下魔芋种植技术不仅得到了县、市领导的肯定,也通过专家的论证调研得以在全县推广,为岚皋魔芋走出山门,完善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蒋家关村的魔芋种植面积在王永成的带领下,从不足200亩扩张到一万多亩,全县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9.4万亩,岚皋县成了名副其实的魔芋大县。

  作为产业纽带的王永成,在积极探索中将魔芋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辐射带动上万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他又将现场从田间地头转向更广阔的天地,在乡村振兴战略即将开始的关键节点,带领全县魔芋种植大户发起组建了岚皋魔芋产业发展协会,充分发挥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脱贫攻坚为先导,撬动产业兴旺,让村民能够因魔芋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数年在土地上的耕耘钻研,也让王永成先后获得了“安康市党员致富带头人”“安康十佳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大红的荣誉证书被他整齐地摆放在床头,那是过往的殊荣,也是未来继续为魔芋产业奋斗不休的起点。

  窗外,枝干斑驳的魔芋苗正茁壮生长,王永成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一片,比从前栽下的还要好。pg电子游戏官网


本文由:PG电子模拟器果蔬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