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官网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完成。未来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民,新时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型职业农民。习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个字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其社会适应力,是对农村生产力要素的改造与升级,可加速乡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并从量变引起质变,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振兴乡村,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智力资源的集聚地,高校理应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成为社会服务的中心,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理解力、科技应用力和致富带动力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技术、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支持。
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改进高等学校评价,突出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高校始终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以此作为高等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以敏锐的眼光、科学的判断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专业和独特做法,有助于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理解力,就是要培育一支能正确理解现代农业政策、运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以应对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各项挑战。高等学校一是要建好队伍,发挥高校师资力量的优势,整合校外技术骨干,组成培训教师队伍;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既要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技能培训,也要有文化知识、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素养提升;三是灵活多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四是要探索现代学徒制度,把职业农民请进来,把专家教授送上门,一对一地帮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将一批年龄结构相对合理、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懂市场营销、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提升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农业的科技赋值。国际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采用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就越高。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思想开放、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更需要发挥在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和转化中的中坚力量,将农业科研成果尽快地运用到田间地头,实现科研成果的及时推广,为科技农业发展提供技术赋能。
高校是社会的智库,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可以提供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进而使得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技术得到实质性提升。一方面,高等学校既具备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又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充分催发内力,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援引外力,帮助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与高校之间产、学、研深度合作,健全“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高校还可通过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形式推广科技成果,形成示范效应。
形成和强化职业农民致富带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实践路上的先行者,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价值取向,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共同富裕。已有案例表明,高校相关团队可以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特色蔬菜、水果、水产、经济作物、花卉、苗圃等生产;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出“一村一品”政策;创新产销一体化新型农产品培育方式,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开阔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人员眼界,树立市场导向观念,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宣传推广,带动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增收。接下来,高校研究人员一方面可以针对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成功的潜在原因,加强典型培育,打造核心增长极;另一方面可以对某个地区产业现状进行研究,挖掘可以实现产业振兴的途径,多方联动,提升致富路径的可持续性,为职业农民提供路径参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习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职业农民扮演了土地“守护者”、粮食供应“保障者”、菜篮子“供应者”的角色。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中坚力量,充分彰显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价值导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181]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2020年度开放课题[YDKFYB202011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