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官网原创 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民生智库 收录于线年是中国百年华诞。百年波澜壮阔,百年风雨兼程。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100年来,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顽强拼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民生智库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组织专家队伍对中国百年民生发展历程开展了专题研究,回顾百年征程,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基本经验,展望未来趋势,撰写出建党百年民生研究系列报告。今天推出《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的科学和技术、现代化工业所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农业,也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化学化,20世纪90年代被定义为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阐释了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分再次提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要求。这表明,我国所要发展的现代农业至少应该具备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等几个要素,并体现出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以及较高的农民素质、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重要特征。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梅尔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三个阶段。
图1:低资本技术成本效益曲线:高资本技术成本效益曲线与农民素质理论分析图
以化肥、农药、良种、小型农机及灌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农业绿色革命推动中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低资本技术农业的转型,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随着低成本技术的广泛普及,在不进行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情况下,低成本技术达到边际收益上限,农业生产效率随之陷入增长停滞,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经营模式的创新。
农业自动化机械、智能环境控制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高资本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同时,高资本农业技术需要较高的投资和专业技能,技术应用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小规模经营者既无力负担此类技术的投入,也很难从技术中实际获益。因此,要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必须实现规模经营,培育有实力、懂技术的农业新型经营者。
按照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可以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划分为自给型农业、半自给型农业和商品化农业。
自给型农业。一般由农户小规模经营,以满足家庭温饱需求为主,多采用小规模种养循环方式形成内部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投入品自给、农产品自我消费,与市场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联系。
半自给型农业。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并存的农业经济形式,主要有农户经营,以追求农产品产量为主要目的,广泛采用低资本技术,农产品大部分供应市场,但由于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足等原因,农产品供需市场沟通不畅,农业生产具有经验性、盲目性。
商品化农业。一般由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通过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商、社区直供等新型营销方式与消费市场建立紧密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安全、个性化、品牌化农产品,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推动农业由低资本技术农业向高资本技术农业转型、由半自给型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是关键,经营方式变革是基础,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是保障。综合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主要有三点。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金融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挹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其中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当前,以现代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及智能装备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农业科技革命正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缩短了育种年限,使农作物品种向优质化、专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了消费群体个性、多元的市场需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农业技术从根本重塑了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可视化、销售网络化、产品可追溯,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产品供需失衡、产品品种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低端农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优质农产品严重短缺,“卖难”与“买难”并存。造成农产品供需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链断裂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脱节,生产端与消费端信号传递不畅。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完善农业供给体系已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变革的明显加快,其新技术已经开始以跨界、融合、平台的方式改变甚至颠覆农业行业,如盒马生鲜的IOT智能蔬菜基地、阿里巴巴的数字农场、京东的京东农场等,彻底重塑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
在这场农业变革中,以产业链推进和共享资源为新游戏规则的平台战略是重塑农业产业链的首要选择。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布局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强镇等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发挥了平台产业引导、科技示范、创业孵化、金融支持、品牌加持等作用,推动了农业全产业链的集聚和流程优化。
即建立与现代化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体系,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生产规模、经营者素质及产业联合的要求。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有一定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建立健全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产加销产业链条;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联合体。
原标题:《民生智库 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