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58

新闻中心 分类
重庆专家的援非“农”情发布日期:2024-09-26 浏览次数:

  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项目蓬勃开展,重庆承担了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运行任务,还派出专家20余人次前往非洲,参与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

  10多年来,一大批重庆农业科技工作者带着种子和技术,先后奔赴非洲,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不断前行。

  近日,记者采访了参与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的水稻专家王骞、兽医专家肖仁荣,了解他们的援非故事。

  中秋前夕,望着同样一轮明月,远在莫桑比克的肖仁荣心中不免泛起浓浓的思念。

  故土难离,对肖仁荣来说也是如此。但自2009年以来,他5次报名参加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先后在非洲吉布提和莫桑比克开展技术服务,总服务时长已达8年。

  “我有一个援非十年的梦想。等莫桑比克的服务结束,我就圆梦了,也能安心退休了!”9月15日,肖仁荣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小时候家境不好,全靠就读农学院免费的政策,我才能继续读书,后来到了畜牧兽医局工作。”参加工作后的肖仁荣一直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2006年,中非论坛在北京召开。此后,我国于2008年首次选派了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其中,吉布提特别提出需要一名兽医专家。

  “我觉得回报国家的机会来了,我的技术在那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肖仁荣说,当时已42岁的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并自学外语,最终从层层选拔中争取到了这一名额。

  2009年8月29日,肖仁荣第一次踏上吉布提这个陌生的国度。一下飞机,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正如吉布提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沸腾的蒸锅”。

  因为常年酷热高温,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当地农业以牛、羊等畜牧业为主,90多万吉布提人中,有大约15万人靠畜牧业为生。

  “畜牧业很落后,严重缺医少药。你可能不会相信,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里的羊竟然会爬树,就为了找口树叶吃!”肖仁荣说。

  有数据显示,在2009年之前,吉布提的家畜寄生虫感染率高达100%,但是防治率却不到1%,每年因虫害等疾病引起死亡的牲畜有数万头,损失有数亿元。

  作为吉布提援非小组组长的肖仁荣决定,要在当地打响“虫口夺肉”战。在当地畜牧司的帮助下,肖仁荣与几家牧场达成合作,开展技术示范。

  通过将国内成熟的驱虫手段在当地进行试验,专家组成功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平价且有效的虫害防治药物——伊维菌素。

  “但当地人起初却认为这药会令牲畜死亡,拒绝使用。”肖仁荣大为不解。通过牧民的讲述,他判断,或许与此前药物用量不当有关。

  为了证明伊维菌素的防虫效果,肖仁荣搜集了世界各地关于伊维菌素防虫效果的新闻报道发送给畜牧司官员看,并立下“军令状”,试验出现任何不良后果,他来担负全责。

  通过对100头牛、羊和骆驼分别进行伊维菌素驱虫试验,300头家畜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驱虫效果显著,彻底打消了吉布提官员和牧民的顾虑。

  通过“虫口夺肉”项目实施,两年时间里,吉布提牲畜驱虫率就提高到100%,年均损失减少2.4亿元人民币。

  援非“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非洲怕非洲,到了非洲爱非洲,离开非洲想非洲。”

  “真是这样!刚来异国他乡是有点忐忑。但几年下来,通过帮助吉布提提高畜牧养殖水平,我非常有成就感,感觉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肖仁荣说,尽管吉布提酷热的天气让他患上了干眼病,凡是室外活动必须戴墨镜等诸多不便,但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两国农业部门的肯定。他还制定了援非十年的目标。

  所以,他后续又3次报名参与了吉布提的援非项目,2023年报名参加了莫桑比克的项目。

  “吉布提四期项目累计服务了7年,这次莫桑比克的项目为期3年,加上就刚好满10年了!”肖仁荣笑称自己圆梦在即。

  “这边养殖规模更大,疫病更多,防控难度更大。”他的任务是开展猪腹泻病、鸡新城疫、家畜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研究。

  以猪腹泻病为例。这种病在当地较为高发,但没有系统研究,也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肖仁荣每天到实验室后,就对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登记,找寻疾病成因,同时开展疫苗试验。

  “经过近1年的研究,已基本找到病因,也将国内疫苗在当地开展了试验,目前效果很不错。”肖仁荣说。

  坦桑尼亚一年仅有两季,旱季和雨季。旱季不种水稻,但在位于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水稻生产试验示范却不分季节。

  此时的水稻生产,除了水源的困扰,还要严防禽类“偷食”。尽管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已完成并向坦桑尼亚移交,但项目负责人、市农科院水稻专家王骞始终放心不下,不时远程与对方保持着交流、沟通。

  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重庆最早的农业科技对外援助项目,也是王骞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中非论坛在京召开后,作为我国首批援建非洲的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在“以省帮国”对口援助框架下,重庆承担了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具体由市农科院负责实施。

  2009年10月,选址于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的示范中心启动建设,内容包括水稻、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的示范种植。作为坦桑尼亚第二大粮食作物,水稻自然是其中的重点。

  王骞于2012年来到这里,此时,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式转入技术合作期。“来之前,同事们提到过,这里缺水,种植水平较低。”抵达坦桑尼亚后,大家的描述逐渐在王骞眼前具象化。

  长达大半年的旱季,旱得很彻底,一滴雨都不下。而雨季的雨又变化莫测,转瞬间就会有大雨倾泻而下。待乌云散开,雨水很快渗入地下,土地里难有积水。

  “坦桑尼亚周边有河流、雪山,雨量也算是非洲较为充沛的国家,但土壤就是存不住水。”王骞说,一般来说,距地表50厘米深的土层有水,才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所以坦桑尼亚的农业生产一直都是“靠天吃饭”。

  当时,坦桑尼亚水稻产量每公顷仅4吨,相当于一亩260余公斤,而同期重庆水稻亩产为450公斤左右。

  “我来的时候正是雨季,水稻处于生长期,但我却在一片农田把水稻认成了杂草,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弱小。”王骞说,当地农民告诉他,他们是直接将种子往地里播撒。

  没有经过育苗,水稻秧苗吸收养分的能力比不过杂草,所以杂草长得比水稻还壮。地多人少,又没有农机,杂草根本清理不过来。

  “因为肥料需要进口,成本较高,他们也只施一次肥。雨水一来,肥料也全被冲走了,多可惜!”为了改变当地的种植观念和技术,王骞开始在示范中心举办培训会,宣传推广育苗移栽、提早施肥等适合当地的生产技术。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接受,课堂上一度气氛尴尬。村民祖玛更是直接站起来说:“你们的技术,育苗花费时间多,请人栽秧成本高,划不来。”

  然而,示范中心水稻试验田的种植效果却让人称奇:同样是当地的品种,一亩地能产水稻460余公斤,增产75%。来自重庆的高产优质品种,亩产更是达到600公斤。不少农户发出了“不可思议”“不敢相信”的惊呼,内心开始动摇。

  王骞趁机给祖玛做思想工作,并承诺:若稻谷增产不能抵偿额外成本,示范中心全额补偿。将信将疑的祖玛决定拿出两块田来试验。

  水稻收获之际,周边村民一起见证收割称重。“奇迹”出现了,两块田的稻谷总产量比之前翻番还多。祖玛竖起大拇指,连称对中国技术心服口服。

  随着技术培训会的持续开展,以及在各种展会上的展示,示范中心的水稻技术被更多当地人认可、运用。坦桑尼亚的水稻产量也持续提高,平均亩产量从260余公斤提升到460余公斤,年人均大米消费也实现了5%左右的增长。

  滨海省小伙米图罗对此有明显感受。自从在一场农业展会上了解到示范中心后,他便主动上门求教。经过指导,他的600亩稻田亩产量达到600公斤,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的家庭收入。

  “现在米图罗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在城里买了房,小孩也在城里上学。”王骞说,米图罗逢人就夸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俨然成了示范中心的“推广员”,当地水稻产量从每亩237.5公斤提高到570公斤。

  运用新技术后,水稻的口感也明显提升。坦桑尼亚农科院达卡瓦研究中心原主任恩格雷扎在示范中心品尝了大米后,成为了该大米的“粉丝”。

  “以前当地主要吃玉米,由于缺水,玉米都干巴巴的,硬得没法吃。”王骞说,随着近些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往来越发密切,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水稻产量提升,居民对大米的消费越来越多。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得到坦桑尼亚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许,并于2023年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坦桑尼亚提出,未来要实现水稻总产量翻倍。在这一愿景下,虽然示范中心项目已完成移交,但我们之间的科技合作仍将继续。”王骞说。

  2009年,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启动建设,首批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赶赴非洲。15年来,重庆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非洲大地上辛勤耕耘,用中国技术,改变、提升了当地的生产水平。

  但援非绝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输出,在王骞和肖仁荣来看,这其实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肖仁荣表示,自己在非洲开阔了眼界,遇到了不少国内不会遇到的疫病,比如牛结节病。在想办法医治这个病的过程中,他的技术大大提升。2021年回国时,他发现南川也开始出现这个病例,第一时间联合同事将病情控制了下来。

  王骞说,非洲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开展农业科研很有价值。坦桑尼亚的高温气候适宜开展耐高温水稻品种选育,未来他计划依托示范中心,双方共建育种实验室,一方面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传输过去,另一方面利用当地的育种资源开展更多水稻新品种的杂交选育。

  从更长远来看,通过多年援非工作,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肖仁荣说,他在吉布提看到许多中国人建设的学校、医院等,也明显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pg电子平台


本文由:PG电子模拟器果蔬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