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58

产品展示 分类
时令春菜上市抢占“C位” 专家提醒:食用有窍门 线下挖菜更要注意安全发布日期:2024-08-29 浏览次数:

  惊蛰节气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北方大部分地区也能感受到春天的脚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春笋、荠菜、香椿等时令蔬菜已经上市。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春菜消费观察》显示,荠菜、菜心、春笋、儿菜、豌豆尖占据时令春菜热销榜“C位”,芦蒿、豌豆尖、儿菜、毛豆米、柳蒿芽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50%、172%、132%、97%和86%。春菜消费不断突破地域限制,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成为消费大省。线上电商平台在售时令春菜品类已超50个,春菜消费热度也迎来高涨。

  在众多春菜中,香椿的价格相对较高,特别是第一批上市的香椿,还曾因价格高而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蔬菜刺客”“香椿刺客”,引发网友关注。

  2024年2月14日至3月14日期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香椿平均价格。截图自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3月14日全国部分批发市场香椿价格行情。截图自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中查询发现,2024年2月14日至3月14日期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香椿平均价格在21.63元/公斤-45.17元/公斤之间波动。有时,不同地区批发市场的香椿价格差别很大。以3月14日全国香椿批发市场最新报价为例,当日最高报价31元/公斤,最低报价16元/公斤,两者相差近一倍。

  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发现,即使在同一城市,不同商家销售的香椿价格也不相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香椿的售价也在不断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

  3月7日,在北京丰台某蔬菜超市,其扎成一捆捆的红香椿售价为15元/两。据店员介绍,香椿是从南方空运过来,因为价格较高,买的人并不多。3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店,发现香椿的价格已经降至10元/两,3月13日,价格继续降至6元/两。

  同样扎成一捆捆的香椿,在3月10日北京某早市的售价为8元/两。记者观察发现,整个早市仅有两家在售卖香椿。据销售人员介绍,她售卖的香椿主要来自四川和云南,已经销售了近半个月,一开始价格更高,达30元/两,如今已经便宜了一些,未来大概还要等近一个月,等到本地的香椿上市,价格还会再降。

  除了扎成捆的香椿,不少商超还售卖盒装香椿,每盒的重量通常为100克,不同商超的价格也不相同,15.80元/100克、29.9元/100克的都有。在生鲜电商平台,还有香椿的售价为9.89元/100克。pg模拟器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香椿、春笋和荠菜等都是春季常见的蔬菜,各自有不同的营养特点。香椿富含钾、钙、镁等元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春笋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此外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并且低热量、低脂肪。荠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有丰富的钙、铁、磷等矿物质。

  不过春菜虽好,食用时也需要注意烹饪方法和食用量。比如春笋中的鞣酸、草酸含量较高,应焯水后食用,又因其富含膳食纤维,因此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应谨慎食用。

  除了线上、线下购菜,不少消费者还热衷挖野菜。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挖野菜心得和收获。也有网友询问“本地哪里可以挖野菜?”“这个野菜是什么?可以吃吗?”还有网友希望能找到挖野菜“搭子”一起挖野菜。除了新手,也有经验丰富的网友热心分享自己的挖野菜攻略,攻略中包含了挖野菜的地点、当地可以采摘的野菜品种以及最适合挖野菜的时间。

  尽管有网友认为挖野菜是享受大自然馈赠又锻炼身体的好活动,但挖野菜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小红书搜索“挖野菜”会提醒“野味尝鲜,安全第一。请勿随意采摘、食用野菜。”

  中国经济网记者检索过往新闻发现,近几年均有因挖野菜、吃野菜而生病入院的情况。有人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被蜱虫咬伤;有人将有毒的野菜误认为无毒的蔬菜食用,导致食物中毒;也有人食用野菜引发严重过敏症状。

  阮光锋表示,挖野菜与购买市场上售卖的蔬菜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风险。野菜大多是免费获得的,相比于购买市场上的蔬菜,成本更低。此外,很多消费者平时接触野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会感觉更有新鲜感,想要尝试。但挖野菜也存在着风险。

  一是误食危险。一些野生植物可能有毒,如含有有毒的生物碱等,未经专业识别和处理的情况下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二是污染风险。野菜生长的地方可能受到污染,例如道路旁边、工业区域等,存在污染物质的吸收风险,如重金属。

  三是生长环境不明。野菜的生长环境不受人工管理,可能受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因素的影响。

  阮光锋表示,总的来说,野菜有食品安全风险,健康益处并不比常吃的蔬菜多,所以不用刻意去采野菜吃,更不要吃来历不明、不认识的野菜,小心中毒。(中国经济网记者朱晓倩)


本文由:PG电子模拟器果蔬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