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58

新闻中心 分类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专访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发布日期:2024-05-23 浏览次数:

  麻将胡了最新官方版下载“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老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不会有出路。”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产业创新,三是制度创新。”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要用好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

  3月23日播出的央视《对话》栏目聚焦新质生产力话题,邀请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等三位国有企业负责人,深入研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并回答了《国资报告》记者现场的提问。节目结束后,《国资报告》记者对于旭波进行了专访。

  于旭波:习曾沉痛地讲述中国“失去的二百年”:从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国家飞速前进,中国却一次次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全球化的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只是“蜗牛般地爬行”。“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习这段话,浓缩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自强心声,也道出了我们国资央企矢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老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不会有根本出路。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能够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走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于旭波:不同于以要素驱动、规模驱动的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它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和质量,还将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理解,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三个方面的创新,这也是新质生产力“新”的体现。一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开路先锋”,带来的是“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突破,能够极大推动产业创新、商业创新和其他创新,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新的生产力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从1到N”的演进。一方面,我们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们要“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是制度创新。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等制度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国资报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江苏代表团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在这方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于旭波: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打造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制高点。通用技术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着力加大在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的布局发展。目前,集团拥有“专精特新”企业18家,涵盖机床、新材料、纺织装备、医药等领域。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尤其高端数控机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其发展水平事关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伟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供需国,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仍然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装备(包含铺丝机和铺带机),是一种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按照预定轨迹,铺贴到模具表面完成碳纤维零件制造的高档数控机床。2009年起,我们集团的齐二机床就开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自动铺丝、铺带装备研制,建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2018年起,从与高校、企业协同研发转入完全自主研发,2022年终于成功研制大型地轨龙门式碳纤维复合材料铺丝机,在铺放稳定性和铺放精度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大型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

  2023年,我们聚焦机床主业,将中国液压机行业骨干企业集团所属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培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和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未来,我们将积极发挥医药医疗健康领域产业布局优势,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健康产业,重点在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为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注入新活力。现在下游的厂商,包括老百姓,对于产品的智能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要求。以工业母机为例,大家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单独的机器,而是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年通用技术集团在工业母机领域投资了20多亿元,一期改造完成了260多台关键设备和仪器,大幅提升了高端产品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以通用技术沈阳机床为例,车床车身加工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整体加工效率提升近70%,关键位置直线%,关键位置垂直精度提升了40%,大幅提高了零部件加工精度,满足了下游用户对自动化的生产要求。

  《国资报告》:一般认为,企业擅长应用性技术创新,在原创性技术供给能力方面相对偏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如何提升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

  于旭波: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一方面,通用技术集团聚焦核心产品和重点业务,加快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集团主业全覆盖。另一方面,我们深度推进与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建立起贯穿产学研用链条的创新生态,聚拢社会上的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效能。第一,在科技创新工作布局方面。

  在工业母机领域,集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高端数控机床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已实施3年。基金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面向重点机床产品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我们严格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标准,成立由院士、行业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整合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优势资源,与天津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共建集团高端数控机床重点实验室,承接国家级重大项目25项。

  关于与高校的合作方式,我举个例子。2023年5月,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院。我们投入研发经费并实施科研管理,学校的科研人员身份不变、在研究院从事全职科研工作。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高水平科技人才缺乏问题,充分发挥了大学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同时,学校也真正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提升了科研工作的针对性。

  机床领域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在这方面,我举一个蒙皮拉伸机的例子。飞机蒙皮,就是飞机的“皮肤”,包裹在飞机骨架结构外,具有形成飞机气动外形的作用。由于飞机蒙皮要在高速飞行中持续受力,因此,对于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有很高要求。蒙皮拉伸机作为飞机蒙皮零部件制造的核心装备,有关技术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垄断。我们集团下属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结合航空市场的迫切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自主研发出第一代数控蒙皮拉伸机,并用5年的时间迭代更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

  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在机床领域更是如此。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控制的“精密之眼”,是许多领域的关键核心部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重庆理工大学以“时空转换”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时间测量空间”的原创学术思想,研发出超高精度、超高分辨率的位移传感技术纳米时栅。它的测量精度最高可达0.06角秒,相当于达到一个圆周360度内,任意1度的60000分之一,达到了现有检测仪器水平的极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的自主可控。通用技术集团与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合作模式。我们以现金出资,重庆理工大学以37项专利入股,共同成立国测时栅公司,快速实现了纳米时栅技术在机床领域的转化应用,以“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实现了换道超车和进口替代。国测时栅公司2022年4月正式开始运营,公司的纳米时栅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计量检测等领域。使用了纳米时栅产品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提高3倍。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在这方面,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存在缺乏估值标准和操作方法等问题。如何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充分激活科技成果这一要素,这也是我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我提出了建立科技成果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国家科技成果估值平台、推动市场化机制的专业化机构试点等建议。

  《国资报告》: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如何把握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契机,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过程中有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加快机制改革,用好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

  在机床装备领域,通用技术集团就面临着高端人才供给和创新活力不足的难题。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推进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积极培育高精尖缺战略人才,在机床领域构建“研究总院地方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的三级研发体系,形成近200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聘请了2位工程院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柔性引进5位战略科学家,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初步搭建起科技人才雁阵体系。另一方面,我们构建了科技人才管理“通航体系”,涵盖了集团主业所在的工业母机、新材料、医疗健康等10个学科领域,形成了包括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骨干科技人才、菁英科技人才组成的人才梯队。在这一体系下,集团遴选了包括11名领军专家在内的400多名科技人才,在全系统打通了科技人才发展通道,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助推人才成长;结合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需要,实行“集团承诺特殊支持政策、项目团队承诺挑战指标”的双向承诺机制,“两总制”和“项目工资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有效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战略重组了沈阳机床,当时我们进行了全员竞聘,调整后的薪酬主要向技术人才倾斜。在招聘的过程中,有的技术人才竞聘到了管理岗位,后来我们把技术人才的一些待遇公布后,他们就来找企业谈,表示愿意继续保留技术岗位,不愿意去搞管理工作。最后我们的政策就是让他回到技术岗位。我们现在对技术岗位给出的薪酬比普通岗位的薪酬平均高出40%。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电力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加快推动传统煤炭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伟

  【两会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创新用工模式和激励机制 加强技能型工人培养

  【两会好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俞培根:厚植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澎湃动能


本文由:PG电子模拟器果蔬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