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平台在中国,荔枝有超过2000年的种植历史。关于荔枝,唐诗宋词里都有不少的名篇名句,如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由古至今,荔枝深受人们喜爱。
荔枝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土植物。19世纪外国植物学家来到中国考察时,将荔枝的拉丁文学名定为Litchi chinensis Sonn.,这表明荔枝是中国原产物种。而在文字文献记载中,荔枝种植历史已超过2000年。
研究发现,荔枝最早起源地是中国云南东部,之后在河流、水系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作用下,荔枝逐渐往东往北传播至四川、重庆、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乃至台湾等地,然后再通过这些区域向全球传播。因此,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这在全球都无可争议。
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现有荔枝种植面积789.15万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每年荔枝产量波动较大,全国荔枝产量一般在250万~300万吨之间。
根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估算,2022年中国大陆荔枝面积789.15万亩,基本保持稳定;荔枝产量约222.27万吨,较2021年下降21.02%,低于前两年水平,但全国荔枝生产连续3年基本保持“中大年”年景。根据《2023年中国·茂名荔枝荔枝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荔枝投产面积790万亩,产量329万吨。
目前各荔枝生产区域生产规模以缩减为主,四川、云南荔枝产量创新高。根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各综合试验站报送数据,各地生产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22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荔枝产量缩减20%以上,海南荔枝产量基本保持不变,福建、云南和四川荔枝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四川荔枝产量增幅最大、达146.19%,其次为云南、增幅为43.15%,两省荔枝产量创历史新高。
主栽荔枝品种生产规模以缩减为主,大红袍品种产量表现突出。荔枝商品化市场规模销售的品种虽多,但品种集中度水平较高,主栽荔枝品种的发展状况已代表荔枝产业发展状况的主流趋势。其中,2022年按产量排前5名的品种包括妃子笑、黑叶、怀枝、白糖罂、白蜡,其产量之和占所辖区域总产量的72.71%,而前10名品种(包括妃子笑、黑叶、怀枝、白糖罂、白蜡、桂味、鸡嘴荔、玉荷包、大红袍、糯米糍)产量之和占所辖区域总产量的86.05%。从生产面积看,2022年妃子笑的生产面积有所增加,而大红袍、桂味、怀枝、白蜡减幅明显,分别为14.84%、12.94%、12.26%、10.81%;从产量上看,除大红袍增产65.31%外,其余品种均有不同幅度的减产,如桂味、怀枝的减幅分别达57.83%和56.10%。四川省为大红袍主栽区域,大红袍产量表现突出是当地产量创新高的内在因素之一
在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为“南国四大果品”。我国是世界上荔枝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从栽培面积来看,荔枝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第一大水果,在全国水果中排第5位。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荔枝生产区域。
广东荔枝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发展,种植面积从1973年30.9万亩增加到1990年145.9万亩,再提高到2000年450万亩,至今稳定在400万亩左右,总产量则保持在100万~1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和60%以上。
全省除粤北山区韶关、清远等地因有冻害不能种植荔枝外,其余地区均有荔枝种植,荔枝产业已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广东每年的荔枝生产形势受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差异明显。荔枝产期一般从5月下旬至7月上旬。2022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为394.5万亩,预计产量119.00万吨,为近5年中仅次于2019年的偏低年份。
茂名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全球5颗荔枝中就有一颗来自茂名。广东茂名2023年荔枝种植面积139.22万亩,有80多个品种,预计总产量达63万吨,是全球最大的荔枝优势产区,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产业,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作为广东荔枝产业发展中心,茂名荔枝不仅生产荔枝干、荔枝酒、荔枝粉、荔枝酱及荔枝汁等30多个品种,还打造了以高州根子、高州滩底、电白上河、茂南禄段四大古荔园为核心的荔枝“农旅文创一体化”旅游带、以荔枝龙眼产业带为主题的“甜美果海”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万人次。目前茂名荔枝全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110亿元。
荔枝产业是广西传统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广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荔枝产业的发展。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提升打造特优水果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荔枝、龙眼产业,突出发展优质荔枝和晚熟龙眼。目前,广西荔枝种植面积247万亩,产量97万吨左右,是全国第二大主产区;广西荔枝每年5月上旬到8月上旬均有上市,是全国供货期最长的地区;广西种植了适应不同消费者口味的荔枝,除桂味、妃子笑、黑叶荔、鸡嘴荔、禾荔、灵山香荔等广西当家品种外,近年还推广了仙进奉、岭丰糯、英山红、观音绿等优良品种。
北流市是广西荔枝主产区,优质荔枝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有仙进奉、桂味、鸡嘴荔、无核荔等品种10个,2023年预计产量6万吨,产值8亿元。北流市目前建成金友、荔乡缘、龙荔等自治区级、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个,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25个。
海南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荔枝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荔枝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得益于早熟优质荔枝品种‘妃子笑’的大力推广,海南荔枝产业进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种植面积将近50多万亩,成为仅次于香蕉和芒果的海南第三大热带果树产业。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海南已经成为我国荔枝最早熟的优势产区,海南荔枝具有上市早、价格好、效益高等优势,在全国荔枝鲜果市场供应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荔枝产业也已成为海南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目前,海南荔枝种植面积大约32万亩,产量22万吨左右,分别占全国的3.95%和7.06%,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单产水平居于全国之首。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定安、陵水、万宁、琼海及澄迈等市县。其中,海口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分别达到了9万亩和5.5万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还因荔枝获得了2017年度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陵水的早熟优势最大,每年‘妃子笑’和‘白糖罂’最早可在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比广东、广西主产区提前上市1个月以上,“陵水荔枝”也于2019年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福建省是我国荔枝的四大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品种资源丰富,荔枝是福建省的传统特色水果,主要分布于闽南和东南沿海,主栽品种有黑叶、兰竹、绿荷包、早红、陈紫、下番枝、泉州状元红和元红等。
福建虽然是我国荔枝种植大省之一,但近年来福建省荔枝实有面积整体呈减少态势,主要原因是在比较经济收益下降情况下,部分果园失管丢荒或者被改种其他作物,福建省荔枝面积从2016年的24.15万亩逐渐减少到2022年的21.22万亩,产业发展弊端是品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中熟品种偏多,晚熟优质品种偏少,致使鲜果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深化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云南是野生荔枝起源中心,野生荔枝沿着西江传播,分别在云南和海南独立驯化为特早熟和晚熟品种。在云南西双版纳和红河流域发现了野生、半野生的光头荔、‘褐毛荔’种质,丰富了荔枝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基因库。云南荔枝栽培历史悠久,虽是地域性小宗特色水果,却是欠发达地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云南荔枝主要种植于海拔200~1200m的滇中西、滇西南部的热区,分布于红河流域的屏边、金平、元阳、元江、新平等县,怒江流域的隆阳、永德、泸水等县,澜沧江流域的双江、景谷、景东等县,伊洛瓦底江(独龙江)流域的盈江、陇川、瑞丽等县,金沙江流域的永胜、元谋、永仁等县,区域内气候类型多样性突出,民族聚居,主栽品种为‘妃子笑’‘褐毛荔’‘水东’‘三月红’‘大红袍’‘怀枝’‘桂味’‘贵妃红’‘马贵荔’等。早熟品种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中晚熟品种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产期跨度大。
近年来云南荔枝生产种植情况稳步发展,从2015年总面积5.02万亩、总产量2.10万吨、总产值15297.28万元,提升至2021年总面积14.25万亩,增长183.86%;总产量4.65万吨,增长121.43%;总产值39525.00万元,增长1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