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胡了最新官方版下载泰国是东盟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产业链布局最为完善的国家,也是我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布局最为集中的国家,拥有六十多年的整车组装和制造历史,汽车工业已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吸纳了该国近10%的劳动力。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数据,2022年,泰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10大汽车生产国和第16大汽车销售市场。
汽车产业链完备,出口占比超50%。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盟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成为该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丰田、本田、马自达、奔驰、福特等主要汽车企业均已在当地投资建厂,并吸引博世、大陆、电装、爱信精机、矢崎、佛吉亚、采埃孚等零部件企业设立分公司或工厂。泰国也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出口量占该国汽车总产量的50%以上。
汽车市场逐步复苏,日系产品份额超八成。近十年来,泰国汽车销量保持在七八十万辆水平,仅2018和2019突破百万量规模。2020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销量再度跌至七八十万辆。随着疫情放开、缺芯问题缓解及本国市场回暖。2022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9%至84.94万辆,与疫情前销量峰值仍有较大差距。日系汽车市场份额虽同比下滑2.1%,但仍占据该国市场主导地位(85.4%)。
中国品牌电动车深受欢迎,泰国汽车市场迎来新格局。泰国是东盟地区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占该地区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0%以上。近年来,泰国电动汽车市场呈快速发展态势,销量从2016年的不足1万辆增至2022年的7万多辆。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占泰国7成以上市场份额,比亚迪和哪吒为销量冠、亚军,市占率分别为34%和20%。
为了实现2065年碳中和目标,泰国政府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制定了明确的电动汽车产销量目标,同时出台多项财税优惠以及投资鼓励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动汽车的销售。
为电动汽车产销量及充电设施设立明确目标。为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吸收更多外商投资并将泰国打造为东盟电动汽车中心,近年来泰国政府陆续出台系列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2021年,提出到2030年前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2022年,提出到2030年前电动汽车产量占比达到30%,并在全国至少安装1.2万个充电桩和1450个换电站。
为电动车型提供购置补贴和各类税收减免。作为东盟第一个为电动汽车提供补贴的国家,泰国为售价低于200万泰铢的电动乘用车和皮卡提供7万~15万泰铢的补贴,补贴金额与电池容量直接相关。2022年6月起,电动乘用车消费税从8%降至2%,电动皮卡消费税从8%降至0%,并为2022年10月1日~2025年9月30日期间注册的电动汽车提供80%道路税减免。关税方面,10座以下售价低于200万泰铢的电动汽车的关税降低40%;电池容量30kWh以上且售价在200万~700万泰铢之间的电动汽车关税税率降低20%。
出台电动汽车及零部件投资优惠条款。如果生产纯电动车且投资额不低于50亿泰铢,泰国政府将给予车企100%外资控股、可获得永久所有权地契、免征最高8年的企业所得税等优惠。同时,给予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其他电子零部件投资优惠,尤其对于电动汽车电池制造还给予投资者90%原材料及关键材料进口关税90%的减免等。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直接投资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东盟国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资源优势及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中国车企前来投资布局。
泰国已发展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国家。上汽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的上汽正大公司泰国工厂已于2014年竣工投产,设计年产能10万辆。2023年5月,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奠基开工,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2021年,长城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工厂初期年产能达8万辆。2023年,比亚迪和合众汽车先后宣布在泰国投资设厂,随后长安和广汽埃安也宣布了泰国本地化发展的计划。奇瑞计划2024年进入泰国市场,并在该国设立生产基地。
中泰两国汽车产业链合作逐步走向深化。2021年,合众汽车与泰国PTT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在开拓布局泰国市场的充电桩生产与安装、公共充电服务并对未来意向和生产战略进行规划。2022年,国轩新加坡公司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成立泰国新国轩有限公司,将在泰国建设锂电池包生产线月,宁德时代与泰国Arun Plus达成电池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
凭借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镍、钴资源,近年来印尼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并将电动汽车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数据,2022年,印尼已成为全球第11大汽车生产国和第14大汽车销售市场。
燃油车日系份额超九成,电动车中韩占绝对优势。印尼是丰田、大发等日企的全球性生产供应基地,以丰田、大发、本田、三菱、铃木等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印尼燃油车市场拥有超过90%的份额。但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来自中国和韩国汽车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根据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五菱和韩国现代合计占据该国97%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而丰田(含雷克萨斯)份额仅为1.4%。
以日系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基础较好。印尼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为日本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日系整车厂提供配套,包括电装、住友、爱信精机、爱三工业、中央精机、日立、丰技研、京滨等,产品主要为发动机、车身、制动系统、轮毂、橡胶制品等。同时印尼利用东盟自贸区零关税优势,扩大面向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的出口,已成为东盟潜力最大的汽配市场。
汽车出口以辐射东盟国家为主,丰田集团出口量最大。印尼主要出口市场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沙特、墨西哥等,也有部分印尼产车型返销日本。根据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印尼共出口汽车47.4万辆,其中对亚洲国家出口最多,为27.1万辆,其他依次为美洲8.3万辆、中东8.1万辆、非洲1.6万辆。2022年,大发和丰田分别出口22.8万辆和6.68万辆,合计出口占比62.2%。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加速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印尼政府已制定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以刺激汽车投资和消费。
为电动汽车产销量及充电设施设立目标。2021年7月,印尼政府提出了2025~2035年电动汽车生产的分阶段目标,并设置了到2030年的充电基础设施目标。到2025年生产40万辆,2030年生产60万辆,2035年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计划到2050年所售新车均为电动汽车。到2030年,将分别建设3.2万个公共充电站和6.7万个公共换电站。
为电动汽车提供购车补贴和税收优惠。为促进电动汽车销售,2023年3月,印尼推出电动汽车补贴计划,补贴金额为每辆车700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3300元)。覆盖20万辆电动摩托车、5万辆“油改电”摩托车以及3.6万辆电动汽车。印尼政府对符合国产零部件使用水平(TKDN)的本地产纯电动汽车免除奢侈品销售税,并从2022年2月起,将未完全拆装(IKD)和完全拆装(CKD)的电动汽车关税降为0。国产化率达到40%的电动汽车,销售增值税从11%削减至1%。
提供电动汽车投资优惠及研发活动税收减免。印尼对于外商投资采用负面清单制度,汽车属于优先发展行业。针对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企业在印尼投资额超过100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即可享受5年企业所得税50%的减免。投资额超过5000亿印尼盾以上将会获得100%企业所得税减免。在印尼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纳税人,最多可获得300%研发成本税收的减免。该条款主要针对于电动汽车在内的新兴行业。
凭借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印尼已吸引多家中国整车、零部件及原材料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中国-印尼汽车产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
印尼是我国整车企业东盟投资布局的首选国之一。目前,五菱和东风小康已在印尼实现本地化生产。2023年4月,五菱与印尼政府签署了新能源投资谅解备忘录,将积极扩大在印尼投资,向当地导入更多新能源车型。东风小康在2023年3月推出了厢式货车Gelora-E,该车型是印尼首款纯电动货车。2022年7月,奇瑞宣布将在印尼投资10亿美元设立生产基地,计划2023年下半年推出纯电动车型。
五菱在印尼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占比大。2022年,五菱在印尼销量同比增长17%至3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近3%。截至2023年7月,五菱印尼整车销量已累计超过11万辆,在印尼拥有150家经销网点。2022年8月推出的Air EV车型上市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万辆。根据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五菱占据印尼电动汽车市场近八成份额。
资源优势助力中国-印尼汽车产业链合作全面发展。温州天球、凌云工业、柳州利和等十余家企业已跟随五菱进驻印尼上汽国际工业园,成为五菱印尼当地配套企业。宁德时代在印尼投资电池产业链项目,助力当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华友钴业、德隆镍业积极投资印尼关键原材料下游产业,推动当地形成了一批以镍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
汽车工业一直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该国GDP的4%,并保持着东盟第三大汽车市场地位。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数据,2022年,马来西亚已成为全球第20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销售市场。
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与东盟其他国家被日系产品垄断的局面有所不同,北鹿大、宝腾这两大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较高。2016~2020年,二者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从48%逐渐提升至62.1%。2022年,二者合计销量41.8万辆,份额为58%。与2020年峰值水平相比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着较高水平。
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仅次于本土品牌。丰田、本田、日产、三菱、五十铃、日野等多家日系企业均已在该国投资建厂。此外,部分日系车型从泰国出口至马来西亚市场,这些进口车成为该国汽车市场的重要补充。以上两大因素促成日系品牌占据该国较高市场份额。2018年前,日系车型占该国市场40%以上份额,之后份额缩减,但仍保持在30%以上。2022年,日系份额同比微增 0.1%达到36.2%。
马来西亚芯片封测产业优势明显。作为全球第七大芯片产品出口国,马来西亚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本土芯片产业和生态系统,并已成为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包括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恩智浦、日月光、英飞凌、安森美等全球50余家芯片企业均已在马来西亚布局封测工厂。2023年6月,德州仪器宣布将分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马六甲建立芯片封测厂,总投资额约27亿美元,最早将于2025年投产。
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减少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GHG)排放,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政府设立了明确的电动汽车销量目标,并推出多项财税优惠政策。
推出交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交通领域是马来西亚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领域,占该国GHG排量的20%,其中18%来自道路运输。马来西亚政府为本国交通领域GHG减排设立“两大战略”和“十大行动计划”。“两大战略”为“鼓励轻型车和重型车采用低排放车辆”以及强化轻型车和重型车的能源效率提升项目”。“十大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为新车设立国家GHG排放上限、建立车辆型式认证强制尾气排方等级、实施绿色物流项目以及提高重型车、报废车辆及再制造重型车辆的低碳排放要求等。
设立电动汽车销量及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继2020年出台《国家汽车计划》(NAP 2020)后,马来西亚政府又于2021年发布了《低碳交通蓝图2021~2030》行动计划,并于2022年1月正式生效。制定了电动汽车(HEV/PHEV/BEV)销量目标,即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提高至15%,到2040年提高至38%。规定2023~2025年,政府采购的新车中BEV的比例应达到50%,同期政府相关企业采购新车中BEV的比例应达到20%。计划到2025年建成1万个充电站。
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设置财税鼓励政策。到2027年底,对本地组装电动汽车(CKD)免征消费税和销售税。到2025年底,对进口电动汽车(CBU)免征关税及消费税。到2027年底,对用于本地组装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免除关税。到2023年底,BEV车主可获得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包括购买、安装、租金、分期付款和订阅费,减免金额高达25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000元)。到2025年底,BEV和PHEV车主免征道路税。
作为东盟地区汽车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马来西亚汽车市场较为成熟,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海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吉利与宝腾已实现深度协同发展。自2017年吉利入股马来西亚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以来,经过六年融合发展,宝腾实现了研发、制造、质量、采购、营销的全面变革。宝腾汽车的研发能力、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及销量不断提升。2023年4月,吉利与DRB-HICOM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马来西亚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建设展开更广泛深入合作。
中国车企助力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绿色转型。2022年1月,长安汽车投资1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在马来西亚设立电动汽车装配工厂。2022年7月,长城汽车马来西亚子公司成立。同年11月,欧拉好猫在当地正式上市,并计划3年内在马来西亚推出9款以电动车型为主的产品。2022年12月,比亚迪正式进入马来西亚乘用车市场,在当地推出ATTO 3车型。2023年5月,广汽集团宣布启动马来西亚CKD项目,并计划于2024年4月正式实现本地化生产,新一代GS3影速将成为首款本地组装车型。
我国零部件企业加快布局马来西亚。2018年,拓普集团在马来西亚丹绒马林设立全资子公司,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2023年6月,蔚蓝锂芯全资子公司购买马来西亚一处工业地产用于建设锂电池项目,拟总投资2.8亿美元。8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电池工厂开工,将投资圆柱电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不超过4.22亿美元,将直接提供600个就业机会。8月,瑞松科技与马来西亚陈唱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签订提供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及服务相关合同。
作为东盟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越南处于重要的人口红利期,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开放程度较高,持续吸引外国车企投资建厂。其本土电动汽车品牌VinFast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十分引人注目。2022年,越南已成为东盟第五大汽车市场,人口接近一亿人,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30辆,整体还有较大增量空间。
经贸环境较好,多数车企以进口组装生产为主。近年来,越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签订并实施的自贸协定共有15个,主要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等。随着外商投资吸引力上升,欧美日韩等跨国车企通过CKD组装方式进入越南市场,目前全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约有360家,汽车组装厂56家,年产能约46万辆,其中轿车20万辆、卡车22万辆。
汽车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日韩品牌占有率超76%。受出口萎缩、经济不振影响,2023年越南汽车市场需求下滑。根据越南汽车工业协会(VAMA)数据,1~6月仅销售12.3万辆,同比下降33.9%。其中,乘用车下降38.5%至9.2万辆,商用车下降11.3%至3.0万辆。分品牌销量来看,日系和韩系销量分别为7.6万辆和1.7万辆,占比分别为62.1%和14.1%,合计超76%,其中,丰田、福特、起亚位列前三。
本土电动汽车品牌VinFast引广泛关注。作为越南最大民营集团Vingroup的下属公司,VinFast是第一家本土汽车制造商,已成为全球市值第五大上市汽车股,仅次于特斯拉、丰田、保时捷和比亚迪。2022年年底,VinFast宣布停止销售燃油车,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近两年,越南电动乘用车增长势头强劲,根据VAMA数据,2021年销量仅为600辆;2022年达到0.8万辆,其中VinFast占比超过一半;根据惠誉公司(BMI)预测,2023年销量有望翻倍达到1.8万辆。
为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越南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但政策调整速度较慢。越南电动汽车推广的相关政策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四个重点领域。
促进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2022年3月1日,越南政府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特别消费税率,该政策适用至2027年2月28日。规定9座以下电动汽车的税率从之前的15%降至3%;10-15座电动汽车的税率从10%降至2%;16-23座电动汽车的税率从5%降至1%;客货两用的电动汽车的税率降至2%。根据越南交通部规定,将继续免收电动汽车前五年的新车注册费。此外,购买每辆电动汽车将获得1000美元的补贴,并免除前三年的牌照费,后两年牌照费减免50%。
加快电动化转型和推广绿色能源。2022年,越南政府提出《绿色能源转型和减少交通领域碳和甲烷排放行动计划》。提出2022~2030年,促进电动汽车的生产、组装、进口和使用,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并鼓励新建和现有的公交车站和休息站转换为绿色标准;到2040年停止生产、组装和进口燃油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到2050年,要求道路机动车辆100%采用电动和绿色能源,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
随着越南本地的需求增长,以及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长城、比亚迪、上汽五菱及宁德时代等骨干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布局越南汽车市场。
越南是我国商用车出口的重点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越南商用车需求占比较大。根据全球贸易观察(GTF)统计数据,2020-2022年我国出口越南商用车的数量排名保持在前两位;2022年出口5.2万辆,同比增长12%,占我国商用车出口总量的8.0%;2023年1~6月,出口1.6万辆,同比下降47.6%,占我国商用车出口总量的4.3%。
中国车企加快在越投资布局。2003年,东风柳汽便开始进军越南市场,并于2004年正式设立进出口部,开始系统性地开拓海外事业。2023年1月,长城汽车与越南经销商签署授权合作协议,8月2日,哈弗H6 HEV在越南正式上市。现阶段,长城汽车将通过泰国工厂出口整车至越南,计划于2025年设立新能源车型组装厂,同步辐射东盟周边国家。2023年1月,比亚迪计划在越南建造汽车零部件工厂,并向在泰国建造的装配厂出口零部件,投资规模将超过2.5亿美元。2023年2月,TMT Motors宣布与上汽通用五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越南生产、组装、独家经销五菱电动汽车。此外,上汽集团计划2024年在越南建厂,并希望在五年内实现年销量10万辆;奇瑞汽车确认2024年将在越南生产新一代Omoda 5 SUV系列车型。
中越加强汽车供应链合作。2022年10月,宁德时代宣布与越南VinFast签订全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在现有高效成组产品(CTP)配套的合作基础上,双方将在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CIIC)方面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VinFast快速打开全球市场。2022年11月,国轩高科与VinGroup合作的电池工厂在越南破土动工,该工厂成为越南第一个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菲律宾近年来经贸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汽车市场消费能力提升,人口总数已超过1亿,劳动力等综合成本较低,成为国外汽车厂商投资新热土。根据菲律宾政府统计,2022年菲律宾汽车保有量495万辆,千人保有量仅有50辆,总量和人均保有量均落后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汽车市场需求快速恢复。根据菲律宾汽车制造商商会和卡车制造商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1~7月,菲律宾新车销量近24万辆,同比增长31.1%,远高于2021年和2022年的水平。自2022年3月以来,新车销量连续17个月同比正增长,预计2023年将超40万辆,恢复到2019年水平(41万辆)。
日系品牌仍处垄断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车企依靠其产品性能及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占据菲律宾汽车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1~7月,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中丰田位居第一,销量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长17.2%,市场占有率接近一半;三菱位居第二,占比17.9%;福特位居第三,市场占有率为6.8%。
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萌芽阶段。根据菲律宾电动车协会(EVAP)的数据,2023年1~3月菲律宾电动车销量达到2536辆,虽比2022年全年的426辆增长了5倍,但仅占汽车总销量比例不足5%。消费者因电动汽车较高的购车成本,往往会选择价格较低的燃油车,导致购买电动汽车的多为富裕群体。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减税政策进一步实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或将迎来新机遇。
汽车零部件具备一定出口竞争力。随着政府对国产率要求的提升,丰田、三菱、现代等日韩车企者在菲律宾建有组装工厂,但由于能源成本高、优化公司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部署等原因,也有福特、本田相继于2020年和2021年关闭工厂。菲律宾是全球重要的变速箱生产基地之一,丰田、三菱等均设有变速箱工厂,对汽车组装生产和零部件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5%~7%,主要产品为线束、变速箱和轮毂,销往东盟、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来,全球范围都迎来了电动汽车发展的热潮,菲律宾政府为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确保其能源安全和独立性,推出系列政策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确立菲律宾电动汽车行业综合规划。2022年4月,菲律宾通过《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法》(EVIDA),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制定全国发展计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电动汽车产品推广和充电站建设、电动汽车制造、电动汽车研发及人力资源开发四部分,旨在加速菲律宾电动汽车的开发、商业化和使用率。
为电动汽车提供优惠税收及使用便利政策。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EVIDA规定所有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都将获得专门的电动汽车牌照,并有权享受免税待遇。自EVIDA生效起八年内,使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机动车使用费、车辆登记和检验费分别享受30%和15%的折扣。
降低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为有效应对国际燃料价格高涨,进一步刺激本国电动车消费增长,2022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同意签署下调电动汽车关税的行政命令。根据规定,进口整装电动汽车的最惠国关税将暂时下降至零,部分电动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将从5%下降至1%。
为电动汽车及充电桩提供投资优惠。根据EVIDA,政府部门将对国内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制造企业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纳入战略投资优先计划。同时,相关项目有权享受《企业复苏和税收优惠法》《综合投资法典》及《国家内部税法典》规定的投资激励措施。此外,对完全进口建成的充电站自EVIDA生效起八年内免征关税。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借助菲律宾相继推出的各类新能源汽车产业优惠政策,比亚迪和长城等骨干车企正在加快导入电动车型和加强本地化发展。
中国汽车品牌销量进入前三。根据Marklines公司数据统计,2023年1-7月,中国汽车品牌在菲律宾市场销量超1.6万辆,同比增长22%(2022年约1.3万辆),中国品牌销量市场占比约7%,低于日本及美国,排名第三。中国品牌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上汽MG、吉利和奇瑞,占比分别为2.6%、1.7%和1.1%。
中国车企加快导入电动车型。比亚迪最早于2013年进入菲律宾乘用车市场。2023年8月,比亚迪与菲律宾企业阿亚拉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将通过其销售网络负责比亚迪电动汽车在菲律宾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同时,将引入比亚迪的三款车型,包括汉EV、唐EV和海豚,并于2023年年底引进元PLUS。长城汽车为进一步推进东盟战略,在进入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之后,加快推进与菲律宾SQ集团旗下的汇鸿汽车合作,共同开拓菲律宾市场,并明确了未来主攻SUV和皮卡(含电动车型)等优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