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迁移很大程度上源于就业机会的变化,归根到底还是产业对人口的带动作用。一个良好的产业布局对于疏解人口,解决大城市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其产业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维度。从北京的三产占比来看,第二产业占比达19%,而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0.6%。随着三产占比的变化,北京产业逐渐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完善的标志。
从北京市公布的重点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来看,汽车制造业(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8.6%)以及医药制造业(10%)等占比高达49.3%,已然成为三大支柱产业。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工业占比中占比也不低,占比达7.1%。
从北京市公布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来看,金融业(16.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3%)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2%)等占比高达38.1%,在第三产业占比中有着较大的比重。
从北京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已然成为北京六大支柱产业。对于第三产业占比非常高的北京来说,精细化、高端化的产业结构将有助于其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为进一步优化北京产业结构,今年9月26日北京市出台了更加完善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2018)。相对于上一版来说,这版更加注重从产业链条、综合竞争力角度进行划分,将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加以区分,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及环节予以细分支持,避免“一刀切”。同时,将民生保障以及城市运行充分考虑在内,对符合区域布局要求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产业保留适当发展空间。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以及通州区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历来受到重视,从单位GDP能耗上看,数据中心属于能耗大、零污染、投资密集型的项目,而且数据中心属于高技术附加值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可见,北京的产业选择更注重节能和环保,这给北京周边的城市承接数据中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表7:2015与2018版《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重点产业类别对比表
我们通过对北京各区的十三五规划进行梳理,从下图可以看出,各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明确的定位,如东、西城区聚焦于金融业、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昌平、海淀、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顺义、密云等区发展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这些区域产业基础相对较强。
综合各区十三五规划以及市经信委的产业规划地图来看,各区十三五规划在产业选择上以高端、先进的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北京经信委的巡讲将各区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产业选择更加聚焦。北京在选择高端产业的同时,产业疏解也在不断完善。如去年12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产业转移承接设置“2+4+46”个重点平台,这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从北京市总规、各区规划以及产业限制目录等来看,北京发展高端产业的指向性明显。那当前北京的企业分布如何?北京各行业的企业分布情况如何?我们借助智联招聘以及高德地图等相关数据,对当前在京企业分布进行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到,亮度较大的是上地、中关村、国贸、望京、总部基地、亦庄等地区,区域分布明显,这些区域也容纳了北京绝大部分的上班族。从北京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相对比较集中,各产业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
作为企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分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区域聚集度。从图上可以看出,上地、宋庄、亦庄等区域是目前北京产业园聚集最密集的区域,像上地的中关村软件园、百度科技园、国际科技创业园等;亦庄的小米产业园、中国云计算产业园、亦庄机器人产业园等以及宋庄的云端产业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迪9文化产业园等众多园区在此聚集,其相应的产业定位也相对明确。
在北京分布的数万家企pg电子游戏官网业以及上百家园区中,不乏优质行业龙头企业,其在聚集产业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北京的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都是哪些产业占据着行业主导?
结合之前北京市统计数据来看,在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融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中,自然也少不了企业的加入,那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区域呢?首先来看汽车制造业,顺义、大兴等地的汽车制造业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如,2017年北京有近一半的汽车产自顺义,大兴区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比重达42.6%等,这些区域的产业基础也自然不可小视,如顺义的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大兴的北汽新能源采育基地等,相应的汽车产业链也在此聚集。
那作为北京六大支柱产业的医药制造业,其企业的分布都有哪些特点呢?从图上可以看出,以昌平、大兴为主的区域,聚集了较多的医药制造企业,如昌平新疫苗产业基地、大兴的同仁堂制药厂等。而这些地区聚集了众多的医药研发机构,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诺和诺德等知名医药研发机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在2017年北京GDP占比中,次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布也较为明显,以与其相关的IT服务业为例,上地、中关村、国贸、望京、总部基地等区域企业聚集比较明显,如百度、360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聚集于此,也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在此入驻。
从北京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限制目录来看,北京市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以及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
未来,随着北京产业疏解速度加快,区域产业特色将更加明显。企业在区域选择上,应以区域现有的产业基础为支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及各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如,对于布局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应首选顺义、大兴、房山等,这些区域不仅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各区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小。对于医药制造业企业来说,大兴、昌平将是最佳选择。而对于计划布局商务市场的企业来说,因东、西城区以及东、西、北五环路和南四环路以内将禁止新建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也可说明这些区域的写字楼等相对过剩,足够满足中心城区商办需求,这类项目在布局的时候应慎重选择。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