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2003年以来,随着六堡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程的开展并最终获得保护,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至2016年底,产量达12000 t、产值12.8亿元,创下了六堡茶有记载以来发展的最高峰,其发展历程值得探讨和总结。
备注:企业数量数据,2013年前来自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起来自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产值数据,2015年前来自梧州市农业局,2016年来自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与此相同)。
在2003年以前,梧州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六堡茶企业仅有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变更为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梧州茶厂两家企业,至2016年底,获得生产许可证(QS/SC)证书的生产的企业增至50家;这期间,六堡茶年产量也从2003年的910 t增至2016年的12000 t,具体详见图1。
上图显示,近年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增加比较快,而产量增加则比较慢,两者并不同步,这表明新增的企业规模比较小。
2003年,六堡茶年产量为910 t、年产值为0.91亿元;至2016年,产量增至12000 t,产值增至12.80亿元,具体详见图2。
备注:总产量、总产值数据,2015年前来自梧州市农业局,2016年来自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与此相同)。
上图显示,六堡茶产量与产值同步增长,没有大起大落现象,这表明这个时期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是平稳的。
备注: 出口重量及总值数据来自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CIQ-2000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统计(以下与此相同)。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在2005年以前,几乎全部出口。此后,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黑茶热潮的兴起,六堡茶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详情见图3。
上图显示,2001年六堡茶年出口重量为150 t、总值为29 万美元,而2014年六堡茶出口重量为140 t、总值为69万美元,这两个年份出口重量比较接近,而总值却相差甚大,其原因主要此期间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出口六堡茶增加了比较多的预包装产品的缘故;这期间,六堡茶年出口重量最多的年份是2005年,出口重量为760吨、总值为113万美元。
上图显示,六堡茶出口重量及总值在2001年至2005年间逐步增长,出口重量在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出口总值则在2013年达到高峰,此后先后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一是2007年后人民币逐步升值,导致出口利润率持续下降;二是六堡茶的原料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升幅比较大,而出口价格升幅比较小,导致出口无利可图;三是2007年以后,国内饮六堡茶热潮的迅速兴起,导致同等质量的六堡茶在国内的销售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出口与内销的价格倒挂;四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导致海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五是在六堡茶的主要海外销售市场上,六堡茶受到其它廉价黑茶的挤压,失去价格优势。以上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生产厂商出口积极性下降、出口量下降。
由于2003年以前六堡茶以出口为主、以销往东南亚为主,因而享有侨销茶的美誉,但是,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黑茶热潮的兴起,六堡茶在国内的销路逐渐多了起来,国内销量逐渐增多甚至变为内销为主,详情见图4。
2003年以来,六堡茶出口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日本、澳门、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波兰等,其中每年持续有出口的是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地,除了2005年外,输往马来西亚的占比都是最大的,详见图5所示。
六堡茶作为中国茶叶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之一,于2011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及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发布评估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其价值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变化情况,详见图6:
上述报告是以上一年度的行业整体经济数据及市场调查数据为依据的,实际上反映的是上一年度的品牌价值情况。据上图可知,虽然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大幅上升,但其在全国茶叶区域品牌排名、在黑茶区域品牌的排名却相对稳定,这表明六堡茶的区域品牌价值与全国的茶叶品牌价值基本同步增长。
六堡茶龙头企业是六堡茶行业的灵魂,其产品品牌是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关键支撑。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及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从2011年开始发布评估中国茶叶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主要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价值逐年上升。2011年以来,六堡茶龙头企业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圣公司)的“茂圣”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以下简称梧州茶厂)“三鹤”品牌先后参加了评估,其产品品牌价值变化趋势,详见图7、图8。
上图表明,梧州茶厂的三鹤品牌价值持续上升,其在全国茶叶企业品牌的排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自其参加评估以来,其在广西的排序则始终保持第1位。
上图表明,茂圣公司的茂圣品牌价值持续上升,其在全国茶叶企业品牌的排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其在广西的排序则在第2、3位之间。
上述报告也是以上一年度的企业经营数据及市场调查数据为依据的,实际上反映的是上一年度的品牌价值情况。上述两家六堡茶龙头企业的产品品牌与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在全国的排名位置相近、几乎并驾齐驱,在全国甚为少见。
此外,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誉公司)的“天誉”牌在2017年的评估中,首次挺进百强排行榜,其品牌价值为0.49亿元,居排行榜的94位,列广西上榜品牌7名。
另外,作为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下属的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其六堡茶产品所使用的“中茶”牌,在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经济日报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列入“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为28.76亿元。
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换算,2003年以来,六堡茶产量在全国茶叶中的占比从1‰上升至5.7‰, 后稳定5‰左右,详见图9。
备注: 全国茶叶总产量及总产值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种植管理司、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以下与此同。
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换算[21-34],2003年以来,六堡茶产值在全国茶叶中的占比从6‰上升至17‰, 后稳定8‰左右,详见图10。
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换算[21-34],2003年以来,六堡茶的产值在全国茶叶总值中的占比始终高于同期的产量占比,这表明,pg模拟器六堡茶的平均价格始终高于同期全国茶叶的平均价格,位于同期全国茶叶平均价格的150%~667%之间,这表明其市场定位在全国茶叶中处于中高档位置,详见图11。
十多年前,人们知道六堡茶产制历史有1500多年的也不多;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成为全国24种名茶之一,以“侨销茶”著称;近年来,六堡茶以更加耀眼的姿态在世人面前亮相,如:
2006年11月23日至27日,茂圣牌六堡茶参加《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并获得金奖,这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际金奖和茶王奖[129]。此后,六堡茶获得的境外各类茶博会金奖达80多次。
2010年5月, 梧州茂圣公司生产的六堡茶作为中国名茶代表进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与其他中国名茶一起展示,并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六堡茶唯一特许产品。
2011年10月,六堡茶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个代表之一赴美国参展。
2011年12月22日,在在四川峨眉山市举行的《中国地理标志产业化发展高端研讨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专家刘红春认为申报地理标志保护历时8年之久、道路之曲折、成效之显著在全国前所未有,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的经典案例。此案例被载入《2011年广西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132-133]。
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梧州六堡茶在2014年7月11日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生态原产地与国际贸易》论坛上大放异彩,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六堡茶成为论坛上最大的亮点之一;随后,六堡茶又在2014年9月举行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亮相。
2014年1月,国家商务部从国家质检总局已获得保护的1660个地理标志中筛选出3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第二轮“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交换清单”,六堡茶成功入选最终名单[136]。
2015年8月3日至9日,以“中国故事中国茶”为主题的中国茶文化周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举行,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展示了六堡茶产品及其独特的包装设计,并由中国大学生茶艺团表演六堡茶茶艺及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特色文化,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和喜爱。在9日举行的中国茶文化周闭幕式暨百年世博中国名茶评选颁奖晚会上作为黑茶著名品牌之一、广西茶业界唯一代表的茂圣六堡茶摘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六堡茶成为梧州市甚至广西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外地游客到梧州甚至广西首选的特产。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 2003年以来, 梧州市六堡茶行业从两家生产企业发展到50家企业并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标准形成体系,产品市场格局从出口为主变为内销为主,市场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均持续创出新高峰;这是多种因素持续作用、多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
(注:本文作者:吴平,节选自《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标准化进展》一文,为方便阅读略有修改与删减,文章首发于《茶叶》2017第3期。经作者授权在中国黑茶网发布,供茶友交流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