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的习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习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清晨,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上,红墙与青瓦相映成趣,飞檐翘角勾勒出岁月的轮廓。古朴的木门和坚固的石柱,环绕着一座二层小楼,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朝阳下,“遵义会议会址”匾额熠熠生辉。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会聚于此,缓步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去探寻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红色记忆。在这里,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游客们在参观中沉思,在沉思中感悟,体会着遵义会议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的习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习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近年来,遵义牢记嘱托,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红色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成为推动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走进遵义,探究遵义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生动实践。
“参加完这次党员教育培训,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中国所经受的磨难和考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双脚在田、沾泥带水,在‘责任田’里勤恳耕种。”正在遵义一处党员教育教学基地学习的饶治勇颇有感触地跟调研组分享。
走进遵义市委党校,调研组了解到,这里建立了“4+N”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总论+分论+特色论”课程总架构,“党性锻炼、国情认知、作风养成、能力培养”的教学布局。遵义市委党校培训处副处长周永滨告诉调研组:“我们大力推进沉浸式、情景式教学,探索‘八个一’教育培训模式,让党性教育‘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更加触及灵魂。”
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党员与群众代表们正在研讨如何让党课“出新”更“走心”。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光玉介绍,纪念馆社区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建设“1+7+N+X”红色教育体系,开发了“故事里的遵义会议”系列党课,广泛采取党员“先锋党课”定期讲、游客“行走的党课”预约讲、行动不便老党员“一个人的党课”上门讲等形式,来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现在采用快板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讲遵义会议精神,群众更乐意听了。”陈光玉说。
遵义会议精神不仅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更以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方式筑牢学生的精神之基。
“周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班的班花是映山红,它象征着红军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我也要做一朵美丽的‘映山红’,于是我在红色剪纸社团,剪出了许多红色作品,我想通过它们让人们了解红色文化、爱上传统文化。”遵义市老城小学学生张子伊高兴地说。
老城小学德育主任王艳向调研组介绍,学校一直坚持以社团为载体,助推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与创新,达到“传承创新放光彩,老城花儿朵朵开”的良好局面。
日前,一群高中生坐在赤水河畔的茶馆里,津津有味地听着78岁的老党员马国友讲着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这趟研学之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震撼与洗礼,老一辈用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斗争,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什么。”来自广东的高中生熊义涵坚定地说。遵义青少年研学吸引力不断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在这里深切感受到“红色的力量”。
“飞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拼搏的成果。红色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遵义会议精神应该代代相传。”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霞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孔霞常常听爷爷讲战友们的红色故事,记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并搜集整理了很多珍贵的红军史料。十多年以来,孔霞开发了《红领巾牵手纪念馆,探寻四渡赤水之奇》《青春初心传承长征精神》等研学课程,进行了300余场宣讲,受众达1万余人次。
“从小我就喜欢听父母和老师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喜欢阅读历史书籍,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大家讲述好红色故事。”小小红色宣讲员刘星辰自豪地跟调研组分享。在与刘星辰的交流中,大家能感受到他对红色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遵义广泛开展的“小小红色宣讲员”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未成年人继承革命传统、振兴中华的精神和情怀,培养孩子们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代言人”。
从党性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基层党建到社区活动,从研学开发到志愿宣讲,遵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讲述红色故事,扩大了“辐射面”、提高了“附加值”,形成了良好的叠加效应。
贵州是红军长征路上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处处可见红色元素,红色底蕴厚重。在遵义,赓续红色血脉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今年5月1日傍晚,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前,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有序扫码登记,排队进入会址参观游览,感受夜间参观会址的魅力。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介绍,为了让更多游客深入体验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遵义会议纪念馆启动夜间开放模式,将闭馆时间延长至晚上九点。会址夜间开放不仅方便了市民与游客,也带动了周边红军街、捞沙巷、“遵义·1935”街区的人气,丰富提升了夜间消费业态。
“会址夜间开放之后,游客更多了,晚上八九点钟过来吃饭的顾客还很多,我们一天能卖200多份,虽然很忙碌,但内心很快乐。”在捞沙巷做了多年生意的老兰砂锅负责人兰林刚说。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产品营销区域,数百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这些文创产品很有遵义特色。”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说。遵义转折文化培训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文创部部长李爽向调研组介绍:“围绕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和精神文化内涵,结合当下思潮热点和年轻化审美,我们对文创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开业不到一个月,文创营销区的销售额就突破35万元。”
“炸弹爆炸的声音特别大,很震撼。”“能穿上红军军装参与演出,我感觉非常自豪。”从深圳来遵义参加研学的两位学生在观看《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后感触颇深地说。
遵义市娄山关景区运营负责人周婷介绍,为更好地讲好讲活红军革命故事,推动红色教育提质升级,遵义市特邀“红色盛典”旅游开发创作团队对演出进行全新改版。新版《娄山关大捷》以历史为魂、娄山为景,由“回师东进”“斩关夺隘”“声震长空”三部分组成,采取实景实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战争场面宏大、剧情跌宕起伏,生动再现了1935年娄山关战斗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团队中有80%的角色由当地群众扮演。此外,演出还特别邀请了游客参与,让游客有机会从观众变为参与者,亲身体验那段激昂的革命岁月。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娄山关景区日均游客接待量逾4000人次,实现营收近百万元。
七月的遵义,骄阳似火。位于红花岗区的凤凰山文化广场伟大转折剧场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上演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在舞台动效控制师李涵的操作下,吊桥从观众席上方两侧伸至半空,数十名“红军战士”前仆后继发起冲锋,从吊桥冲向“战场”。紧接着,舞台上喷涌而出的朵朵水花化作“湘江”,战士们在“炮火”轰炸中,穿越浮桥……此起彼伏的战争场景和扑面而来的水汽,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湘江战役的惨烈场景中。
“观众席人字栈道动效机械装置可快速在观众席上空拼接成一个‘人’字造型,并与翻转升降吊挂舞台联通,营造出近在咫尺的战斗场景。目前全剧这样的舞台动效就有51组。”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通说。截至7月16日,该剧目已上演近400场,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10万人次,成为遵义红色旅游生态圈的新地标。
近年来,遵义持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展示手段,有效地增强了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体验感,实现了红色资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提升。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遵义会议精神历久弥新,鼓舞着遵义各地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弘扬革命文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李文权说。遵义以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为主线,将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的重要地标、革命文物串珠成线,打造现场教学点,推动党史、党性、党纪教育常态化。
员黄大发常说:“员怕牺牲能行吗?先烈们拿身体去堵枪眼都要干,我们做事就要有这种精神。”
在距离遵义会议会址100公里的播州区原草王坝村,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坚定的信念,用锤子、钢钎、锄头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9.4公里长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草王坝村现更名为团结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人均收入近1.5万元,昔日“草王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发源地,遵义市将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丰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内涵,取得可喜成效。
“自1966年建厂以来,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曾先后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宇介绍,公司成立以来主导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使中国在钢丝绳制造技术上有了国际“话语权”。小小钢丝绳,跟着神舟系列飞船“上天”、承载着港珠澳大桥“过海”,搭起了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撑起了成都大运会场馆的穹顶,成为牵引“大国重器”的“重器”。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解题”思路中,遵义始终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用一处处产业集群、一个个重大项目,串起这座“红色之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遵义会议精神是引领我们走出困境的‘红色引擎’,实现‘重生’还需要我们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到自己的路。”遵义市新凯宏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殷少良说。新凯宏公司的前身是航天凯宏公司,曾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铜硬钎焊散热器,在业界小有名气。后来,航天凯宏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300多名员工面临困境。困难面前,航天凯宏公司13位党员站了出来,他们四处筹钱,用车房抵押贷款、吸纳社会股东,筹集600余万元组建新凯宏公司,带领200余位职工自救。经过近十年发展,新凯宏公司探索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产值从成立之初的1368万元增加到2023年底的1.1亿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涅槃重生。
“在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3.4平方公里范围内,获得全国性表彰的先进单位超过20个,这是遵义会议精神感召奋进的体现。”遵义市文旅局干部陈叇介绍。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新时代新征程上,遵义各族人民群众正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
遵义会议精神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更成为引领新时代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火炬。遵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启示:
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动红色文化的时代化表达、大众化传播。遵义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与现代表达的结合,推动红色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通过精心策划和系统实施,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培养紧密结合;通过数字化展览、网络互动平台和多媒体艺术,把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创作红色主题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化产品,让红色文化以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通过社区活动、公共艺术项目和节庆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与时俱进的表达和大众化的传播,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更是一种持久的力量。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要强化创新思维,在保护的同时不断发掘其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遵义推动红色文化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力传承、积极实践,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的强劲动能。在遵义这片热土上,红色文化的火种被精心呵护,遵义会议精神代代相传,如同一股永不枯竭的源泉,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我们必须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红色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感悟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将其融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各个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创新,不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使之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的强劲动能。
(调研组成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研究员陈应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肖越、副研究员贾梦嫣、研究员谢忠文,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